夭夭果然還是疼他的啊!
足足花了三天時間,期間,李承乾發揮出的刻苦耐勞,也是在不知不覺間便感動了身邊的所有人。
因為其余的兩把鋤頭把握過的人來了又去,唯獨李承乾自己一人,卻是直接干了三天。
如此體驗百姓之疾苦,可以說,真的是歷朝歷代,都少有人能像李承乾這樣了吧。
李德茂在第二天結束后,更是便悄悄地對自己的手下說“你們都手腳麻利點,沒看到太子殿下手上都起泡了嗎?你看看哪朝哪代能有太子像太子殿下這般的。你們多干一點,太子殿下就可以少干一點。”
連李德茂都這樣了,就更別說其他人了。
然后到得第四天,地都澆過水,而且麥子都種完了,一行人這才回到東都,而在回東都之前,張玄卿首先要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太子殿下在這邊做了什么,寫了牓子送回去給圣上。
“圣上,太子殿下可是一位好太子啊,歷朝歷代,能做到這個份上的,怕也是只有太子一個了。”
皇帝看了牓子,心中也是頗為激動。
喃喃地跟魏間說道“太子終于都長大了啊!都知道體驗百姓之疾苦了。好!很好!不過手上都起泡,而且還出血了。這不行!魏間,你這就去找人替朕給太子送上最好的藥!另外,東宮臣屬每人賞賜絹二百。如果不是他們引導有方,想必,太子也不會想到要這么做。”
魏間“老奴這就去辦。”
李承乾見到一個個都對自己如此激動,也是覺得他們是不是誤會了什么,如果不是因為夭夭,他恐怕才不會去做。
不過不管了,如此一來,正好,便可以讓東宮上下都擰成一股繩。
接下來,李承乾還是大部分時間都在東都,而且,也有把自己種小麥的過程給夭夭說了說。
如果說由他來種都覺得辛苦的話,那女子三十二樂坊都是纖纖細腰的女子,這日后要如何耕種?
是的!這是一個問題。
關鍵是……這種小麥,也不賺錢。在這個時代,小麥想來是最賤的粗糧了。
小麥能做的,栗米也一樣能做。
栗米能做的,小麥卻不一定能做。
比如說,像米飯一樣煮熟一粒粒地吃,小麥就很不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