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的原因。”
“黠皇后出身于青樓,那時候,只能說,沒有一個青樓女子是百分百純潔的,可以這么說,當然,那也是那個時代的風氣,這可沒什么好說的。”
“那時候男人都喜歡青樓女子,而我們的仁宗皇帝,也不例外。”
“回到剛剛的話題,嚴立復是如何評價黠皇后的,他說黠皇后,足以‘令男兒折腰,使須眉汗顏’。”
“那又是為什么,嚴立復要這么說,這肯定得有原因吧。”
“因為當時地點是青樓,這青樓肯定要接客,那想拒客怎么辦?”
“比如說遇到一個男的不是很喜歡對方,不想接待對方,那就給對方出難題,讓對方知難而退。”
“當時,黠皇后就給當場的文人巨賈,出了三道難題,說隨便答上來一道,才有機會見面。”
“分別是一首詞,一副對聯,以及一首琴曲。”
“要求,詞要作得比自己好,對聯要對仗工整且意境相符,琴曲,其實就是一首情詩,要求寫得比自己更為動情。”
這時,臺下便有人道“煙鎖池塘柳!”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還有《鳳求凰》。”
于賡哲便道“你看,很多同學都知道。”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黠皇后是極為聰明的一個人,而且也是文學水平極為高超的一個人。”
“煙鎖池塘柳這對聯,在當時可以說是把所有人都給難住了,現在也不例外,而那首元夕,更是讓以后寫元夕的詞都頓時變得黯然無光,至于那首琴曲,我猜估計是當時太多人給她寫愛慕的情詩了,她寫這個,就是為了讓以后別人都閉嘴。”
“你說,像是這么具備極高文學水平的人,極為聰明的人,又怎么可能蠢到那里去。”
“在民間,黠皇后在百姓的心目中,其實是有點愚蠢的,而且是刁蠻任性,蠻不講理的。”
“可看她早期的表現,卻絕對不是這樣的一個人。”
“當然,也有人說,人是會變的。”
“但對于自己心愛的女人,我認為,仁宗皇帝怎么都不可能給她取一個這么不好聽的謚號。”
“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別的寓意。”
“而且這個寓意,至少肯定是從好的方向去取的。”
這時……
坐在課室最前排一身古風的皇后打扮的女同學便舉手問道“那會不會是皇后自己取的,然后讓仁宗一定要用這個謚號呢?”
于賡哲老師便愣了愣,但旋即很快又莞爾一笑地道“這位同學的想法角度很是新穎,但是,我們不能憑空亂造,話說這位同學,你這身衣服……怎么說呢,好看是好看,但是下次在課堂上不適宜這么穿,你看你頭上的鳳冠都把后面的同學給擋住了。”
頓了頓,之后又走了下來,一邊看,一邊問道“話說……你這身衣服,是仿的北辰時期的?好像跟黠皇后的很像。”
湊近了一看,好家伙,對方剛剛摘下來這鳳冠好像還是真金的。
這得多有錢的學生,才能穿這身衣服。
這位女同學便道“對,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