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行嗎?”
爺爺把自己寫的一段文字遞給林寶,有些猶豫地說道。
“我覺得可以。”
林寶接過去一看,笑著說道。
紙張上面,是幾行爺爺寫的詞句。
用的是毛筆,字體是隸書。
不說其他的,至少這一張紙上,爺爺的這個字,可以說是非常漂亮了。
爺爺林守德雖然是一個木匠,但是他的字,和他的木匠活一樣的漂亮。
特別是毛筆字。
他們那個年代,毛筆字算是必修了。
而到了林寶父親,還有林寶跟前,學校里面都不教毛筆字了,甚至是,連練字課都沒有了。
林寶自己,字雖然因為小時候有爺爺和當老師的老媽的監督,但是只能算是規整,但是并不能算是有多好看,更不要說是成一個體系了。
而現在,因為有系統的原因,所以,他對于字體,寫字方面的理解,有了很深刻的理解。所以,再看爺爺寫的這個毛筆字,自然能夠看出來其中的蘊含和風格。
爺爺寫字,和他做木匠活一樣認真,這種認真,放到了字上面,就是規整,絲毫不差,間架結構沒有絲毫的挑剔。
雖然說,在林寶的眼中,爺爺的字還并沒有形成多么明顯的風格,但是多年的浸淫,雖然現在已經七十多歲,手法不如年輕的時候,但是依舊寫的很穩。
而寫的內容,則是林寶之前找他,想要讓他根據自己的九州同,寫一段文字。
爺爺在文筆上面,也是有一些自己的體會。
因為愛聽戲,同時,也經常看書,所以,什么現代詩,或者是古體詩,寫不出來,但是一段類似歌詞的話,他還是能夠駕馭的。
而且,林寶是把現在網絡上有些爭議的那個粉絲填的歌詞讓爺爺看了,可以根據那個格式來寫,所以,爺爺基本上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拿出了這樣一段。
林寶大致地把詩的內容看了一遍,雖然在他現在的詩文造詣看來,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特別是有些堆砌詞藻的感覺。
實際上,這一點也是現在很多的人寫古體詩的時候,經常犯的一個錯誤。
很多文藝小青年,愛寫一些詩文,不過,他們就只是沉醉在堆砌詞藻上面,對于整個詩文的間架結構,各種連貫,貫通,乃至于意境上面,都是遠遠達不到的。
不過,這也沒有什么可苛刻的。
任何人都是站在他所在的那個位置,用他現有的眼界和能力在做事情,只要這件事不是錯的,內容本身,沒有對錯。
而且,實際上,在這樣一個白話文盛行的時代,古體詩文,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懷舊,一種“精英”化的“智商裝逼”。
這個“智商裝逼”沒有貶義,只是一種心理分析。
有人愛看網文,是因為網文引發他的情緒變動,同時,滿足他的欲望。
有人不愛看網文,但是愛看很多探案的,懸疑的,或者是類似于知乎上面的很多文章,是因為,他們對于一些虛幻的東西的滿足,并不感興趣,只是因為處在一個智商的高度,所以,只喜歡能夠讓他們在他們的智商上面,又一些“波折”,或者是裝逼的地方。
……
對于這一次發給鄭蓉的這段詞句,林寶也并不準備讓它有完美。之前自己找爺爺寫,而不是自己寫,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在拿到爺爺遞過來的稿紙之后,他直接把稿紙上面的內容拍了一個照,記錄下來。
而與此同時,鄭蓉那邊,已經通過工作室的微博公眾號,轉發了那條網友的填詞,然后評論到:
“文字無對錯,實際上,對于林寶老師的這首曲子,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種民樂的傳承,一種國風的繼承。沒有完美的詞和曲,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既然大家因為林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