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明猶豫不定,心中的魔鬼一直在蠱惑他。
見趙天明那糾結不定的神色,齊老等人有點奇怪。朱榮笑問道“怎么?是不是高仿得很真實?心動的話,拿回去吧!”
聽到這話,趙天明反而清醒過來,暗暗呼了一口氣,眼中清明了許多,差點被金錢迷了雙眼,以及心智。
錢固然很重要,但以他現在是本領,擁有神秘古鏡,賺錢很難嗎?沒必要壞了自己的名聲去賺錢吧?
“齊老、柳老,你們過來看看。這尊元青花,我看不假呀!”趙天明開口道。
只要對古董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元青花的大名。委實是這種瓷器太稀有珍貴了。在國內,存世量相當少。
元朝,本身就是一個很短命的皇朝。它所控制的疆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皇朝,差點沒將整個亞洲都打下來。
草原人打江山是有本事的,但真的不會管理,導致龐大的帝國轟然崩潰。
元青花,是元朝瓷器的技術結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鬼谷子下山圖罐,創造了青花瓷超過兩個億人民幣的拍賣紀錄,讓世界重新認識到中國瓷器的珍貴。
元青花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嗯?
齊老跟柳老對視一眼,懷著好奇之心走過去。那尊瓷器,他們也沒有認真看過。以前老朱是高仿品,他們就沒有再留意了。
或者,是年輕人經驗不足,看不出那是高仿品?
朱榮沒當真,心里只是認為,年輕人終究還是年輕人,嫩了點!經驗不夠老道,看不出是高仿品也不足為奇,要知道,他父親都打了眼,趙天明看不出也是正常。
只見眼前這尊元青花,表面的圖飾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情境圖,栩栩如生。
兩老乍一看,還真看不出什么毛病來。兩人開始回憶,當初老朱為什么這尊瓷器是高仿品。
“還記得當初老朱是怎么的嗎?”柳老問道。
“好像是,胎體太細膩了。我看,老朱得也沒有錯。這胎體,都趕得上明清時期的青花瓷了。”齊老道。
他們都知道,從元大件器物底部或殘器斷面,可觀察到其胎色不夠潔白,胎質較粗并有細的氣孔,也就是大家口中所的“砂眼”。
元青花瓷雖然胎內增加了氧化鋁的成分,提高了燒成溫度,但是瓷化程度還是不如清代瓷器胎體細膩。元瓷制作時胎泥淘煉不夠精細,多數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采用墊砂支燒方法,燒成后即形成所謂的砂底。
另外,還有就是元代景德鎮瓶、罐之類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
“我們在這尊瓷器,就看不到很明顯的痕跡。”
“當初,老朱還以為是明代、或者清代的仿元青花瓷。但是,他研究了好久,才斷定這是高仿品。”齊老道。
這時候,朱榮話了。
“也不對,那天,首都來了一位老前輩,他看過之后,表示是高仿品,我爸他才下了這個結論的。”那天,正好讓朱榮回家撞著。
“哦?首都來的?誰呀?”柳老微微一驚。
文物鑒定的高手,還是首都那邊的人比較厲害,國內頂尖的老骨頭,都在那邊。
“不認識,我又不是你們這行的人。”朱榮苦笑道。
話題回歸正傳,眼前的這尊瓷器,到底是不是元青花?從年代分析上看,好像就是元代的物件。可是,青花瓷上面的一些細節,元朝的工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