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妹,果然讓你猜對了。喏,這對玉鐲賜給你。”
看著皇兄送來的玉鐲,長安公主略感鼻酸。
大梁國已經好多年沒收到外國上貢的貢品了,這對鐲子,還是十五年前,西夏國送來的。自從西夏國被桑臘吞并之后,就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給大梁上貢了。
——
一個時辰之前,大殿里氣氛緊張。
太后娘娘和三大門閥首領,最終敲定,每個家族派出一支部隊。
大司馬唐振從漢中神策軍抽調一支三萬人的部隊,部隊番號神策第三軍。
丞相孟丹青從荊州撤走飛虎軍三萬人;
御史大夫西門真森從淮南撤走虎賁軍三萬人,參與北伐。值得一提的是,還派出了虎賁軍頭號戰將,大梁朝十大戰將之一,九品戰將蕭寒。這個九品不是官階九品,而是戰力的標準,數字越大,能力越強。其人官職,可是正三品云麾將軍。
最后,太后娘娘從京都十二衛中拉出三支部隊,合稱玄甲軍,也是三萬人。
“面對外族侵擾,雖然我大梁將士能做到同仇敵愾,可問題是,這四支部隊從來沒合作過,這樣一來,各主將之間,難免心生嫌隙。要想同時控制這四支部隊,一定要選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帥,才能掌控全局。”丞相孟丹青面色鐵青。再也沒有先前談笑風生的泰然神色。
曹太后點頭道:“哀家認為也是如此,可是選誰為帥,還需要三位卿家好生斟酌舉薦。”
唐振悶頭不語。
孟丹青斜了西門真森一眼。
御史大夫西門真森道:“老臣舉薦大司馬的兒子,神策將軍唐瀟。”
孟丹青立刻道:“嗯,老臣以為,唐瀟必然能勝任大帥之職。先帝在時,攻打桑臘,唐瀟就是前部正印先鋒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西門真森道:“唐瀟二十歲時,首次參加武科場,便一舉奪魁。參軍以后,無往不利,與桑臘王祁連山一戰,八千破五萬,一戰成名。先帝駕崩,大軍撤離的時候,也是唐瀟殿后。才保住大部分主力撤回隴右,實乃良將也。”
一聽到唐瀟的名字,曹太后表面歡喜,心中卻老大不痛快。
明知這二人是在落井下石。唐家男兒,桑臘一戰,死了五個。眼下只剩下兩個。上次與男賈對敵,他二人就舉薦唐瀟,后來被太后否決,以祁東陽老家是相州為由,才啟用唐氏家將祁東陽為帥。
四大家族一共才給老帥五萬兵,面對男賈人十五萬大軍,雖浴血奮戰,卻未能力挽狂瀾。
唐振搖了搖頭,道:“國難當頭,老臣倒是不在乎幾個兒子,只是唐瀟年紀尚輕,而且心高氣傲,威望不足,難領三軍。如若再戰敗,老臣一家死不足惜,只怕有損大梁國祚。我倒是覺得,相州一戰中,副帥霍子珍表現不俗。我看過所有戰報,不得不說,如果祁東陽能聽從霍子珍的建議,放棄相州,而繞到敵后,偷襲大都,未必能輸。”
孟丹青臉色一沉,道:“敗軍之將不足言勇,我太了解霍子珍了,他那人每次打了敗仗,就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否則容易心浮氣躁。”
霍子珍是孟丹青的心腹愛將,也是飛虎軍中名將,號稱飛虎將軍。孟丹青之所以當著大家的面詆毀愛將,只是不想讓霍子珍再赴戰場。因為一旦選霍子珍為帥,孟家要派遣更多家將隨行。與蕭寒不同,蕭寒驍勇無敵,打不贏,大不了自己跑回來,而主帥要是打輸了,大梁朝容不下他。
孟丹青目光再次掃向西門真森。
他本以為西門真森這時候能幫著自己,卻沒想到,御史大夫今天卻突然“翻臉”說道:“依老臣看,還是應該照顧一下大司馬家里的情況。唐家功勛卓著,能人輩出,但也不能涸澤而漁啊。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