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浮現出先帝容貌。
趙策喊了一會,累了,坐下來端起茶杯:“關內道監察使黃忠信,上任五年貪污七十萬兩(七億文),按《大梁律》,該千刀萬剮,滅三族!”
太后終于說話了:“把他們都殺了,誰去當官?”
“我派人去。我親自挑選。”
“你選的人,就不貪了嗎?”
“這個我也不能保證。不過最起碼剛殺了那么多人,總能震懾一下他們。”
“皇兒,你是九五至尊口含天憲,你做的決定,牽一發動全身,涉及廣泛,不可不小心行事。”太后拿起奏折看了看。
不得不說,皇帝挑選的這個新任關內道御史,果然是一個思維縝密的人,他把各個官員的各種罪狀,都羅列一清二楚,而且還給每一個官員,做出了貪污年表。
其用意不可謂不深刻,但是曹太后認為,皇帝趙策可能沒看懂御史這樣做的目的。
曹太后特別留意一下這個御史的名字,叫毋斂寅,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去年殿試的二甲進士,這人年紀不大,家境貧寒,這種人剛一走入仕途,正是雄心勃勃,氣勢正盛,頗有剛正不阿之貌,用來當御史言官,再合適不過了。
不過,由于他這種人生于貧困之家,常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極容易憤世嫉俗,產生仇富恨官心理,一旦得勢,必然報復,沒有多年優越生活考驗,恐怕看不清他的本性。
繼續閱讀
這種人,有頭腦,有忠心,如果過得幾年,心性沒有太大變化,倒是可以收到身邊,量材而用。——這種人提拔得太快也不行,容易嬌慣出一些壞毛病來,而且還不容易看清本性。
“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已經當了幾十年的官,家底豐厚,坐享成果。你考慮過沒有,如果把他們都給宰了,新上任的一些窮官,會不會如狼似虎吃肉添骨。這個時候,可就不是貪污錢財那么簡單了,簡直就是在吃人。你的行為,不但沒能讓百姓解脫,反而加劇了百姓的痛苦。”
“那皇娘以為如何?”少年皇帝不服氣,道:“難不成還放過他們?”
曹太后放下奏折,盯著皇帝說:“那當然不行,放任貪污愈演愈烈,必然滋生各種苛捐雜稅,苛政如虎百姓必反,國家必亡。貪污與舞弊是孿生出現的,舞弊一多,怨聲載道,動搖民心,遲早生變。”
聽母后如此說,少年皇帝安穩了許多,悶聲道:“那皇娘以為,這事兒應該怎么辦呢?”
太后又拿起了奏折,道:“其實,你選的這個御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哦?”趙策疑惑的同時,臉上浮現出一絲驚喜神色,道:“他的奏折里,參考意見一欄竟然是空的,我還想質問他為何如此呢。”
少年皇帝給母后沏茶。
“他這明明就是故意的。”曹太后結過茶杯,卻不喝,“依我看,他根據三種人給出了三個答案。第一種人,本來已經很富了,每年的貪污款項仍然在增加,這種人貪得無厭,該殺;第二種人,確實貪污了不少錢,可他們貪污的錢一年比年少,這種人知道收斂,就可以警告一下,讓他們戴罪立功;第三種,剛走入官場,或者天生膽小,貪污起來小心翼翼,在這些人中抓幾個典型殺掉,便能震懾其它人。”
“哦,原來如此。”少年皇帝恍然大悟道:“既然這毋斂寅如此有才華,不如留在朕身邊隨時聽用。”
曹太后搖了搖頭,把茶杯放下:“這個人有點小聰明,可以培養一下,但不要著急提拔。此時,你應該再給他點恩惠,讓他感受到皇恩浩蕩,對你死心塌地。另外,你也不能因為這件事去找西門真森,否則會讓毋斂寅暴露。他還年輕,辦起事來鋒芒畢露,搞不好就容易突然從人間消失,或者被三大門閥收攏。”
“我已經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