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了。
——
至德八年二月,唐淵已經二十三歲了,不知為何突然有人給唐淵建議,讓他去拜佛或者修道。
唐淵大惑不解,問張嘎道:“你這是從哪聽說的,胡說八道。我好端端的,為什么非讓我信點什么呢?”
張嘎道:“將軍能征善戰,有人把你與漢時霍去病相提并論,冠軍侯二十三歲突然病故,而你今年也正好是二十三歲,算卦的說,今年是災星纏身,如果不信點什么,可能無法避禍。”
“以后再有人跟你說這些,你就按照我的說法,舉起你的右手,打他的左臉。”唐淵風趣道。
三月,邊關突然發來戰報,突厥流傳部落突然襲擊金帳汗國,金帳汗國曹無敵雖帶兵部族英勇反抗,但也不敵,新外汗王出兵幫忙,也被突厥人給打敗了,據說損失慘重,兩個部落為了逃難,已經聚集到一起,做最后的抗爭,希望梁朝派兵增援,如果去晚了,兩個汗王可能連命都沒了。
面對這種情況,到底派不派兵,是一個值得商討的課題。
派兵,距離太遠,消耗巨大;不派兵,失民心,會讓西域各部族對大梁朝失望,以后再支持梁朝不是因為恩德,而是因為懼怕,如果不怕了,那就是反抗與叛變。
安西都護府每年的稅收真的很少,能做到自給自足就不錯了,朝廷得不到西域的錢財,只是各個部落每年上貢,會帶來一些新鮮玩意,再就是商道給梁朝經濟帶來一定的拉動作用,可這對皇帝和高官來說,其實沒什么太大戰略意義。
曾經有人還說,如果不要西域,咱們只守著河西走廊,我們也不吃虧,而且還可以少駐兵,少與西域部落產生摩擦,更不用去對付突厥人,這豈不是很好?
可是皇帝趙策認為,作為一代仁君,是不能那樣考慮問題的,既然金帳汗國、新外汗國向大梁稱臣,那就一定要在他們危難的時候幫他們,否則皇帝顏面有失。
皇帝去找太后要兵,太后卻懶洋洋地道:“這件事你去跟唐溯商量吧,那邊屬于唐家的勢力范圍,看看他們唐家愿不愿意派兵。”
“難道我們皇室就不派兵了嗎?”
太后一笑道:“如果你覺得不合適,可以選一個節度使,帶著一千二百騎兵去幫幫忙,也算是咱們的參與吧。”
門閥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