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信他們和龔振浩的家丁們也參加了測試,部輕松過關,大家滿臉喜氣,相互道著喜前往倉庫。
難民中有幾名秀才樣的年輕讀書人也參與了登記,結果大多體能不過關。這些滿口之乎者也卻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生,空有報國之心卻科舉無門,更沒能力從軍殺敵,紛紛無奈搖頭哂笑而退。
林嘯得知后也覺得非常可惜。
其實他很希望他的軍隊中有一些讀書人,這個時代讀書識字者頗為難得。但他深知自己想要組建的是野戰部隊,不久后定會遭遇惡戰,必須保持部隊高度的機動能力才行。因此他并沒有開綠燈放行,只是讓張海發找到他們,高薪招聘他們進學館當先生,勉勵他們努力教育好難民子女,也是為國效力。
……
一天不到,招兵工作便已順利結束。
結果通過所有測試的難民青壯竟有六千多名,李濤他們事先準備的五千套軍服都不夠發的。
林嘯聞言皺著眉頭,習慣性地摸著鼻子沉默起來。
部隊人多是好事,但這么多人帶來的后勤壓力也很大,況且一共才一萬多適齡青壯,一下子抽走這么多壯勞力,修城人手受到影響不說,對于以后海防的發展也會帶來影響。不管怎么說,碼頭和礦場的民工都是需要身強力壯者的。
事已至此,不可能推翻重來,看來只能在訓練中提高難度,再淘汰一批了。
好在還有相當數量25歲以上正當壯年的難民本來就不在適齡范圍之內,這些人還穩定的充當著修城建設的骨干力量,短期內影響還不算太大,林嘯哂笑著默默為自己開脫。
當晚,六千余新兵便整隊開拔,前往太平江邊營地受訓。
林嘯把六千余新兵分成了六個大隊,每個大隊分成十個小隊,由特戰隊員擔任軍事教官,由于有了淡馬錫訓練的經驗,特戰隊員們都是駕輕就熟。
除了肖凱峰和祝俞嘉仍在河內,劉旭磊率領二連正駐守海防以外,其余六名隊員正好分別擔任六個大隊的大隊長兼軍事教官
第一隊大隊長兼教官丁帥;第二隊李涵之;第三隊夏博敏;第四隊段正宏;第五隊徐天石;第六隊張晨楓。
另外,由舊港營第一連和第三連第三排抽調60名軍事骨干擔任各小隊隊長,負責日常具體訓練與生活管理。
林嘯則親自擔任政治教官。
……
訓練內容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思想和紀律教育,由政治教官林嘯親自負責;第二階段為體能與軍姿隊列訓練;第三階段為軍事技戰術訓練;第四階段為軍事比武考核階段。
第二天上午,訓練便正式開始。
第一階段的思想紀律教育林嘯只花了一天時間。
當天上午,體新兵列隊集合于大校場,林嘯親自登臺訓話。
訓話內容只有四條,四句話。
第一條,我義軍的奮斗目標“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林嘯簡單講了講國內局勢,指出清兵韃子正在國內燒殺奸淫,黎民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作為大明子民,實不該偏安一隅,而應臥薪嘗膽,奮起反抗。無論局勢有多壞,我堂堂華夏民族,都應有前赴后繼的抗暴義士,驅除韃子,復我華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第二條,我義軍的作戰風格“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我義軍人數雖少,但作戰能力必須強悍,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均應奮勇向前,搏殺到底,進攻沖鋒時要做到猛打猛沖,陣地防守時要做到穩如山岳。”
第三條,我義軍的軍魂“永不放棄,絕不拋棄!”。
“凡我義軍將士,作戰中絕不放棄自己的目標,要做到不死不休;絕不拋棄自己任何一名戰友,即便戰友陣亡,也要把遺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