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完活已是下半夜,關于成軍建制問題,以及帶走和留下的兵員人數問題,都還沒有清晰的思路,揉了揉暈乎乎的腦袋,林嘯站起身,準備出去查哨。
深秋的后半夜,月亮已經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了。又高又藍的天空稀疏地綴著寶石一樣的星辰,天邊時時扯著鬼睞眼似的火閃,空氣里彌漫著泥土、霧露和新熟稻子的清新氣息。
林嘯停下腳步,貪婪地深吸了幾口新鮮空氣,仰望著星空,思考著各種問題。
舊港營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他準備打散,作為骨干編入新軍,這樣可以很快提高部隊的戰斗意志和團隊素質,不過舊港營就不存在了,新軍該改一個什么稱號呢?新軍采用什么編制比較好呢?
帶回國內的新軍,有三千來人就夠了,余下的還要留下保護根據地,督促后續糧餉的收繳運輸,以及平定南朝,那么留下誰帶隊比較合適呢?
天色微亮,東方發白,林嘯居然還沒查完哨,又是一夜無眠……
……
第二天,緊張的新兵考核進行得轟轟烈烈。
本來很正常,可是隨著剩余的考核項目越來越少,那些已經被扣兩分的新兵,緊繃著的心弦一下子崩潰,有人當場就痛哭出聲,最后帶動所有被淘汰者哭得驚天動地,哭得連那些教官也瞪著紅紅的眼睛,一臉的尷尬。
最后的結果出乎林嘯的預計,6000多名新兵只有不到1200名被淘汰,只能回去當民兵,最后有4818名新兵正式成為義軍一員。
也有令林嘯驚喜的事,那就是司徒正竟然超過了師兄何守信,名列綜合得分第一名,并且獨得三千米跑、單杠和據槍蛇形跑三個單項第一;實彈射擊單發、點射兩項并列第一。
“這小子,不錯啊!”林嘯看著成績表,興奮的道。
當晚,林嘯組織了一個歡迎新兵暨歡送民兵的聚餐會,還破例允許少量飲酒。
席間,林嘯特地來到何守信這一撥人中間,表揚了司徒正,得知他們那一撥人部通過,未有一人掉隊,非常高興的和大家碰杯慶祝。
第二天上午,落選的新兵依依不舍地離開營地,返回海防去當民兵,結果又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告別痛哭。
整整三個月,吃喝拉撒、摸爬滾打都在一起的戰友,成功失敗、喜怒哀樂都一起分擔的兄弟……這次,連特戰隊員在內的所有教官都哭成了淚人。
……
現在,林嘯手中的士兵總數共有新兵4818名,舊港營老兵392名,共計5210名,另有海軍水兵200名,特戰隊員10名,情報人員1名,海員加實習生20名,專家4名。連他自己在內,總共有5445名可分配人員,也算是一夜暴富了。
……
緊接著,林嘯把李濤和陳一鳴、龔振浩都請了來,商議回國事宜。
按林嘯的意見,一致決定把義軍名稱由“大明舊港營勤王義軍”改為“大明海外抗清義軍”,考慮到回國后還會擴軍,所以簡稱為“大明義軍”。
義軍完成整編后,加緊各項準備工作,定于十一月初八啟程回國。
關于部隊的編成,林嘯決定把現有義軍陸軍整編為兩個團,回國作戰的主力團為一團,留守安南的留守團為二團。
其中陸軍一團下轄四個主力營,一個輜重營,一個偵察連,一個機炮連,一個警衛排,以及一所野戰醫院。總計兵力3300人,由林嘯兼任團長。
陸軍二團下轄三個主力營,一個警衛連。總計兵力1900余人,由李濤兼任團長,肖凱峰擔任執行副團長。
海軍則以“龍升”和“獨角獸”為骨干,征用了二十艘百噸以上的運輸船,擴編為一個支隊,由陳一鳴兼任支隊長,暫時主要負責安南至大明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