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式耜是林嘯的同鄉,都是江蘇常熟籍人,當然是不知差了幾輩的同鄉,常熟這個小地方,山清水秀吳儂軟語的江南水鄉,歷史上文人輩出,但有血性的英雄人物卻并不多,瞿式耜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為當地屈指可數的民族英雄,瞿式耜在后世是被當做傳奇人物來宣傳的,林嘯對他的事跡也是耳熟能詳,前天當莫原煒提到瞿式耜被俘關押的時候,林嘯突然記起歷史上介紹瞿式耜曾被關押一段時間才不屈被害。
盡管具體記不清瞿式耜是在哪天被害的,林嘯覺得既然還有營救的希望,就值得努力一把,爭取盡快把他解救出來。
當然,營救瞿式耜的真正原因倒不是因為同鄉,而是林嘯考慮到了一個更深遠的因素。
歷史上南明朝廷能茍延殘喘十多年,主要是靠了幾個大軍閥的竭力支撐,尤其是西寧王李定國的赤誠護主。然而,本來南明是有很多機會存在得更好的,有好幾次抗清形勢相當好,只可惜各路軍閥之間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往往形勢一有好轉便紛紛爭權奪利,猜忌傾軋,甚至自相殘殺,大大削弱了抗清實力,造成民心軍心浮動,以至于形勢終不可挽回。
林嘯認為目前他們手中有了欽州和防城港基地,自保已經沒什么問題,但若是想出兵反攻,缺了朝廷的支持,即使打下了地盤也缺少人手防守,他的義軍可都是用來進攻的野戰部隊,不是用來守備地方的。
再考慮長遠一點,若是沒有朝中大佬的支持,以后免不了會被各路人等猜忌傾軋,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說不得也要搞一搞“攘外必先安內”那一套,這是林嘯暫時不愿意做的。
為了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的加入抗清隊伍,他決定冒險出擊,無論如何也要嘗試救出瞿式耜,然后利用瞿式耜的聲望取得朝廷的支持,哪怕只是后勤方面的支持,也好過孤軍奮戰。
眾兄弟聽完林嘯的介紹,紛紛贊同,尤其段正宏早就躍躍欲試,特么的,21世紀的特種兵好不容易來一次17世紀,只當了一次機槍手,還沒好好顯顯身手呢。
林嘯望著面前的五位昔日戰友,今日兄弟,內心十分感動。
沒有了組織,他們早就不是昔日的上下級關系,可他們一如既往,仍然每次都無條件支持他的決定,毫不猶豫的予以執行,這是真正的相依為命的好兄弟啊!
……
接下來研究出擊路線,林嘯心里已有初步打算,他打開軍用筆記本電腦,調出地圖,和眾人一起研究起來。
由于要搶時間,林嘯決定盡量利用此地眾多的江河湖泊——走水路。
從地圖上看,最近最直接的水路是進入潯江、桂江和漓江,這三條江其實是同一條江,除了一開始要走一段山路以外,可以一路直達桂林,但中途必須經過很可能已經陷落的梧州,危險程度較高。
第二條路是通過郁江、黔江、柳江、洛清江進入義江,上岸后還需步行將近50里山路,這條路要遠得多,程將近600公里,即便以海盜艇的高速,一夜之內也趕不到,必須耽擱一個白天上岸隱藏行蹤,但程可以回避任何大城市,中途遇到麻煩的幾率很小。
眾人大部分支持第二條路線,能不暴露就不暴露,是特戰隊員的自然反應。
林嘯內心也偏向第二條路線,他不怕清軍人多船多,就怕他們搞什么鐵鏈鎖江之類的玩意,那一旦糾纏起來就有點風險了。
小分隊人員除了林嘯、張晨楓、段正宏、劉旭磊、祝俞嘉、夏博敏以外,還有何守信、司徒正、秦書涯,這三位都是武師出身,身手相當好,又都是本地人,可以認路。
至于丁帥和李涵之,因為任務繁重,林嘯讓他們留守原崗位。
結果莫原煒不干了,堅決要求同去,他覺得自己是地頭蛇,以前還在桂林駐扎過,必要時還可以由他聯絡城中的細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