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領命離去。
這次,順治確實很支持他,不僅答應他重新啟用平西王吳三桂,與八旗將領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備戰,還加派了滿族勇士敬謹郡王尼堪前來助陣。
這位敬謹郡王尼堪,可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本是親王,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清軍入關的時候,尼堪在與李自成的大順軍作戰中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擊敗李自成平定河南之后,尼堪又跟從豫親王多鐸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權,很快攻破了南京,率軍追擊并且抓獲逃到蕪湖的明福王朱由崧,隨后又率軍攻打江陰。
江陰城百姓因抵制剃發令,在抗清三公的帶領下奮起反抗,獨守孤城八十一天,在二十多萬清軍攜兩百多門重炮圍攻的情況下,殺死了清軍三個王爺,十八名大將,共擊斃清兵七萬五千余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后城近十萬百姓部殉節,無一人投降,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保了性命。
加上清兵在城外屠殺的七萬多人,此役共犧牲百姓十七萬余,江陰城,由此而被譽為“忠義之邦”,而這個尼堪,正是當初參與屠城的清將之一。
順治三年,尼堪又隨豪格入陜,進攻漢中和四川,鎮壓張獻忠部起義軍,在西充斬殺了張獻忠,與貝子滿達海分兵平定了四川。
順治五年,尼堪又同英親王阿濟格一起平定天津一帶的土寇,順治六年,又被任命為定西大將軍,討伐叛將姜瓖,被晉封為敬謹親王,不久卻因為包庇阿濟格私自藏匿兵器而不報,被降為郡王。
洪承疇把軍三十多萬人分為三個集團,以西路軍為進攻箭頭,以中路軍配合佯攻,借以牽制明軍,而東路軍,則以堅守屬地為主。
其中,西路軍吳三桂部,由一萬多精銳滿騎壓陣,加上吳三桂自己的關寧鐵騎以及眾多雜牌漢奸隊伍,總共糾集了十多萬人,作為進攻主力,在肅清川西地區的反清勢力的同時,兵鋒直指貴州遵義。
中路軍,則由敬謹郡王尼堪親自出鎮湖南長沙,麾下以一萬滿騎為主力,加上清協軍也有十來萬人,分兵駐于郴州、永州、遂寧一線,直接威脅桂北。
而東路軍,則仍由平南王尚可喜任主帥,麾下共有廣東駐軍五六萬人,另有三四萬人駐守閩浙一帶,以防守為主。
一應部署定當,洪承疇令人把那名神秘的人物請進來,這是他此次出征極為重要的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