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含量在90以上,高溫燒成的石灰最適合調和桐油,石灰本身有很強的粘結性,石灰和桐油混合,能促進桐油的聚合干結,形成桐油酸鈣,防水性極好。
船上設有首桅和主桅座,桅座是一塊固定在艙壁和船殼上的大樟木,上面有兩個方孔,方孔內插入桅夾柱,再通過桅夾柱就可以固定桅桿了。
中國式帆船的一大特點是桅桿可以眠倒和拆卸,桅桿座上設置了轉軸并在艙壁上留下了擱置桅桿的方孔。
壓艙物則是海灘上隨處可見的卵石,兩舷有龍筋木,用來鋪設底艙甲板,貨物和人員起居就是在這層甲板上。
船舵是用鐵力木制成的,這是一種原始的可升降的平衡舵,舵板上還開了不少孔,據梅老七說這樣能讓舵操作起來省力一些,也是廣船上所獨有的設計。
“這船如何下水?”
林嘯對古代沒有滑船道,沒有船塢的情況下如何下水很有興趣。
“等會用稀泥涂滿灘頭,再用繩索牽拉就可以了。”真是簡單。
林嘯點點頭,所謂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并不是一句空話。
最讓林嘯感興趣的,還是旁邊工棚里堆積的許多造船原料,特別是那些林林總總的鐵件。
在海防的時候,陳一鳴曾和林嘯聊過,中國船工從戰國時代起就開始使用鐵釘連接船板,到唐宋時已經完成熟,現在親眼看到這些東西,林嘯也是興奮不已。
這里光鐵釘的種類就有六七種,鏟釘、方釘、棗核釘、爬頭釘、扁頭釘,形式各異,各有用處。
林嘯在船上轉悠了一圈,看著這艘真正的明船,心里琢磨著,能不能把這艘船變成一艘風帆巡洋艦,但是仔細一想覺得這船還是太小,做戰船最多也就能安裝幾門前膛炮,做海運船也嫌小了,不過用來做內河運輸船還是不錯的。
“林總,我們再去那邊看看?那才是真正的戰艦。”一旁的孫雷打斷了林嘯的沉思。
“好,走。”林嘯抬頭望了望不遠處船塢中那艘大船高高的船艏。
這艘在干船塢中的大船,從船型上看與獨角獸號頗為相似,但尺寸上要小了一圈,并且連林嘯都能一眼看出所用的船帆不同,獨角獸是標準的歐洲雙桅縱帆船,而此船用的卻是傳統的中國式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