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嚴刑峻法的威壓下,大量逃人的處境當真是苦不堪言,成功逃脫幸存下來的十不存一,大多不是被半路逮住抓回去打死,就是因反抗而被當場宰殺。
是以,凡是僥幸成功逃出來的“逃人”,都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亡命之徒,自然對滿清人恨之入骨。
這些人投奔義軍只為復仇,戰斗意志極為堅定,使得“千歲軍”的整體戰斗力大為增強。
當初瞿式耜擊退清軍對桂林的第一次圍攻后,也曾動過收編“千歲軍”的念頭,但因聽說其頭領是個女人,而且還自稱千歲,便遭到了眾多朝臣的反對而因此作罷。
也難怪他們有心理陰影,之前朝廷饑不擇食收編過的許多流寇隊伍,在危急關頭沒一支真正靠得住的,反而還趁機劫掠大幫倒忙,何況現在要收編一個女人,皇帝該給她個什么官職才好呢?
要知道大明立國至今,還從來沒有拜過女人為將的,更甭說來個什么女王爺了。
祝俞嘉可不管這么多,一打聽到這支“千歲軍”,便動了收編她們的心思。
按林嘯的理念,只要不是漢奸,手里又沒有百姓的血債,無論是什么身份的人,經他們那一套辦法訓練整編過的隊伍,沒有不能用的。
這個思路,就是后世盡人皆知的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政策,為了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朋友自然是越多越好,至于將來天下太平后如何提高他們的理政水平,林嘯覺得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會有辦法的。
……
接到林嘯的命令時,祝俞嘉正好帶了警衛排和通信班的三十多名戰士在大南山一帶活動,這些戰士中有好幾個是參加過特戰隊員試訓被刷下來的,盡管沒有最終入選特戰大隊,但經歷過魔鬼訓練的他們,技戰術能力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祝俞嘉覺得只帶這么多人即可橫行這一帶大山是有底氣的。
按林嘯所說的方位,孫可望很可能已經離靖州不到兩百里了,回去搬部隊已經來不及了,這里離主力部隊所在的州,已有一百多里遠。
雖說部隊擴編了,但林嘯的步話機數量不夠,仍然只裝備給了原來那些人,祝俞嘉和手下幾位營長之間的聯絡,還得靠通信員跑腿。
放下步話機,祝俞嘉立即想到了“千歲軍”,既然早晚要去收編,何不現在先去會一會他們,要是那些地頭蛇肯幫忙,何愁堵不住孫可望?
主意已定,祝俞嘉二話不說便帶著戰士們上了神坡山。
然而,祝俞嘉的統戰之旅并不那么順利,至少一開始,便遭到了千歲軍諸位牛人的敵意。
一番通報之后,千歲軍只允許他帶幾名貼身侍衛進入山寨。
這也在祝俞嘉的預料之中,當即微微一笑便把警衛排留在了山寨門口,只挑了三名戰士跟著,便在一名小嘍啰的引領下,大搖大擺地來到了聚義廳。
楚芳并沒有親自出迎,端坐在聚義廳接待他的,只有“三護法”,分別是二當家的袁佐才,三當家的張孟,以及四當家的左文昭。
楚芳這么做,顯然是想讓這三位牛人探一探這位討虜軍使者的來意,若是來人不懷好意,就讓他們打發走算了。
見到祝俞嘉一行奇怪的裝束,三位護法的臉色略微有些驚訝,他們已來山寨一年有余,算不得閉目塞聽的他們也聽說過討虜軍的戰績,這支半官軍性質的部隊曾經伏擊并擊斃過兇悍的孔有德。
可看到眼前這人穿著奇怪,又其貌不揚的樣子,心底就有了一些輕蔑之意。
祝俞嘉是南方人,長著一張四方臉的他身材并不高大,在三位北方大漢面前一站,甚至顯得有些單薄。
他們哪里知道,林嘯的這個特戰小隊中,除了山東大漢夏博敏,其余人是那種力量并不外顯的精壯漢子,可論爆發力和單兵戰斗技能,就算是當世武林高手,恐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