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加了這么多佐料,成本就上去了,這售價要是太貴了,一般人吃不起,會不會影響銷路?”
林嘯看了看這個陶罐上寫著“豆豉魚干”字樣的紙條,擔心的說道。
“還好,因為這是雜魚,總的成本只貴了一成,少賺些的話,各類的價錢可以持平,”
余貴笑著應道,“若是以后銷量好,產量能上去,價錢還能降下點。”
鳳尾魚好吃但產量做不大,這種雜魚罐頭雖說佐料多費了些,但雜魚的捕撈量大,收購價要比季節性捕撈的鳳尾魚便宜得多,若是以后能把銷售量搞上去,他很有信心以低價打開銷路。
“可以,薄利就好,不可太貪心,你只管火力開吧,若是酒樓賣不動,我們部隊就暫且給你包銷,往后……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那就不愁賺不到錢。”
林嘯鼓勵道,他既要給余貴提個醒,不能急功近利,又要為他打氣。
那些揮金如土常上酒樓的士紳富商們,吃飯就是吃個面子,點菜只點貴的不點對的,這一點古往今來都一樣。
他們要是不愛吃雜魚,那就走平民路線,這么多百姓,哪怕只是逢年過節買一點,那也是天量銷售。
“打天下易,治天下難。”
在林嘯的心中,他的長遠計劃共分四步,其中第三步最難。
首先,燃眉之急是以強悍的軍力快速收復國土,把野蠻的滿人趕出中原;第二步,就是解決百姓的生計問題,要養活所有人,必須大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逐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第三步,在著力革除弊政,打擊縉紳豪強,努力實行公平政治的同時,就該發展工商業、搞活經濟了;第四步,有了充足的財力,就能建設強大的國防,開疆拓土崛起于東方,確保華夏大地永遠不被進入大航海時代的西方列強奴役。
打仗是林嘯的強項,但如何治理諾大的國家,他卻心里沒底。
除了政體問題外,在不對百姓敲骨吸髓的前提下,如何快速生財,迅速增加國家財力,很使林嘯傷了一番腦筋。
生財方式有許多種,早早發行紙幣,通過金融手段盤剝百姓,走國富民窮之路,林嘯的內心是抵觸的。
他更愿意考慮的手段是,對內大力發展工商業,增加就業盤活內需;對外則拓展商路,多賺些歪果仁的錢財。
以后,這些食品和玻璃制品等輕工業品,可以與絲綢、陶瓷、茶葉等傳統商品一起開拓海外市場。
能拿得出手的商品越豐富,海外貿易才越火爆,到那時,作為東方帝國的大明,就能吸引來更多的西方客商,當源源不斷的金銀涌入大明,何愁養不活不到一億的國百姓。
當然,槍炮、水泥、鋼鐵、無煙火藥等戰略產品是不能外銷的,這可是對西方保持代差優勢的保障,是我華夏賴以崛起,快速成長為工業化軍事強國,震懾列強的基礎。
這個,叫做技術封鎖,后世穿越來的林嘯,成天耳濡目染的都是西方列強對新中國的各種封鎖。
“來而不往非禮也!”
如今,當上天把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怎能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
帶著幾罐海魚罐頭回到軍營后,林嘯念念不忘郴州的石墨礦,便立即令通信兵呼叫正在衡陽前線的祝俞嘉。
自從拿下永州、寶慶等地后,祝俞嘉便將三個主力營一分為三,其中兩個營分別從永州和寶慶出發直撲衡陽,另一個主力營則直接從寶慶秘密北上,先期奔襲長沙外圍,目前已到達湘鄉縣境內。
祝俞嘉的想法很簡單——“圍點打援”!
若清軍從長沙南下增援的話,那就打一下伏擊,要是清軍不敢南下,那更好,先監視起來,吃完一頭豬,再殺另一頭。
而遂寧獨立團、輜重營和各獨立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