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遲,那時快,總共五里多路,以騎兵的速度,很快就沖到眼前了。
隊列倒是很整齊,每隊一排,一百騎,道路不寬,三千騎兵綿延將近一里,氣勢恢宏!
三千匹戰馬,馬蹄踏踏聲,大地搖晃,震耳欲聾,轉眼間,前排便沖至百米開外了……
“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呯!……”
槍響了。
隨著隊側一名指揮官將軍刀狠狠下劈,三百名狼筅兵平端狼筅齊刷刷弓步下蹲,藏在他們身后的第二排明軍,足足五百人,正端著火槍直挺挺站著……
一聲令下,這五百名士兵手中的燧發槍齊齊開火,五百支火槍齊射發出的槍聲,同樣震耳欲聾……
緊接著,是第三排……第四排……循環不止!
這是三段擊!
自從換裝了新型的燧發槍,焦璉便把三千名已操練純熟的火槍手一分為二,每隊一千五百名,戰斗時排成三排輪番射擊,把原來的六段擊改為了三段擊。
與之前的火繩槍相比,這種燧發槍,由于使用了紙殼包裝的定裝米尼彈,不僅可以從容瞄準,大大增加了射擊精度,由于操作步驟更簡單,更大大加快了射擊速度,由原來的兩分多鐘擊發一次,增加到了普遍不到一分鐘便能擊發一次,因而只需三排士兵,其火力密度就足夠了。
至于三百名狼筅兵,嗯……
這是焦璉為保護這些寶貴的火槍兵而為其加配的貼身保鏢!
足足六百名,同樣一分為二,這是焦璉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自己琢磨出的獨創之舉。
當然,只有對付騎兵時,狼筅兵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對付步卒的沖鋒麼,別說以步卒的沖擊速度根本近不了火槍兵的身,即便有幾個漏網之魚膽敢撲上來……燧發槍也是可以上刺刀的!
當然,今天,這些狼筅兵的主要任務,是故意示敵以弱,起到引誘作用的。
為啥要用狼筅?你騎兵欺負步兵我好怕,我擋我擋我擋擋擋!卡毛北鼻!你來呀!
是的,這一切,都是假象,是故意的!
一切盡在焦璉的算計之中!
作為當時南明最有經驗的騎兵指揮官,焦璉,之前每戰必親自率軍突擊,特別擅長打騎兵突襲,玩斬首行動。
他當然熟知如何破敵騎兵陣!
除了騎兵對沖硬碰硬,最有效的克敵之策,就數這些脫胎換骨的新型火槍兵了。
既然林嘯這么看得起他,給了他這么逆天的火器,還幫他訓練新式戰法,他怎能暴殄天物!
為了引誘清軍主動出擊,焦璉此番可是好好動了一番腦筋……
他的戰術直覺極其敏銳,總能抓住直擊清軍要害的戰機,第一次突襲時的半渡而擊,可說是趁其不備,靠的就是來去一陣風,殺他個措手不及,軍心動搖……
而這第二次交鋒,清軍肯定有了針對性準備,這就得靠心機了。
他并不急于攻城,一方面,他確實需要構筑營壘,另一方面,他知道清軍將領一定心有不甘。
從北殺到南,縱觀國戰場,雙方兵力相當時,往往只有清軍追殺明軍的份,罕見反被明軍欺負的時候。
首仗便吃了個大虧,即便再膿包的清軍將領,也不會輕易咽下這口氣,當他緩過勁來后,一定會想方設法扳回一陣的吧?
好吧,那就給你個機會!
他指使部下表現出松松垮垮的樣子,就是要引誘清軍主動出擊,再給他們沉重一擊,徹底澆滅他們心中的非分之想!
對,所有的散漫,所有的驕兵之態,所有的漫不經心,都是故意的!
你們不是懼怕我的騎兵嗎?那好,我的騎兵人下馬,馬卸鞍,你眼不眼饞?來不來戰?
萬一清軍軍出擊,來的人太多,真的沖進了大營咋辦,豈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