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在王國棟的前隊推著虎蹲炮,亂哄哄上岸的時候,夏博敏就趴在離岸不到兩里的一個小山包上,舉著望遠鏡靜靜觀望。
他的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江灘,沿江灘往東大約三里,在他的右側,就是清軍西江炮臺所在的小山。
那里,王興的手下正在不斷往上佯攻,乒乒乓乓地打得正熱鬧……
王興對這里的地形很熟悉,昨夜,在被夏博敏否決了多個奔襲方案后,實在沒法子了,他猶豫著說出了這一“引蛇出洞”的計劃。
這個計劃,在王興看來并非上策,因為他知道,那座炮臺山不僅就在西江岸邊,離新興江也才三里多。
關鍵在于,除了一片江灘外,這座炮臺的四周,都是一個個小山包,山包之間不是高地就是溝壑,根本就沒有適合大隊人馬從容進出的大路。
偷偷摸過去容易,一旦情勢危急,想要整隊身而退可就難了。
如果他的軍三千多人,部聚集在山下江灘上仰攻炮臺,一旦進攻受阻,那將十分的危險。
一旦高要城內的清軍聽到動靜出援,只要順利渡江,只需一個沖鋒就可以到達山下。
因此,如果沒有夏博敏帶來的那兩個連壯膽,王興是萬萬不敢出此下策的。
被前后夾擊之下,他的人,最好的結局就是軍潰散,到處被抓山羊,最慘的結局,那就只有軍戰死。
好在他知道,夏博敏手下那些火槍火炮很厲害,有了那兩百多人,即便贏不了,擋住韃子的沖鋒,總該做得到吧。
不料,夏博敏聽到這個計劃后,卻十分興奮。
這座炮臺十分重要,離城距離又正合適,只要動靜鬧得足夠大,不怕城內清軍不出援,只要清軍上當,那片江灘就是他們的墳場。
攻敵之必救,引蛇出洞,再聚而殲之……
還有什么方案比這個更好的?
只要那些雜碎精銳盡出,集中起來跟他干,那就是千金難求的結果,可省了一大堆的事。
……
此刻,夏博敏靜靜地等待著山下清軍整隊,嘴角隱隱閃過一絲冷笑。
看樣子,城內清軍至少來了三四千人,這樣一來就好辦了,只要把他們消滅,城南大營應該沒多少人了。
這里的地形,以一個后世軍人的眼光來看,非常適合打伏擊。
因為,除了這片江灘,這里到處都是十多米高、長滿茂密樹林的小山包,每個山包埋伏十來名戰士綽綽有余。
離江岸最近的一個山包,只有一百來米之距,只需擺一個機炮班,兩挺機槍就能封死清軍的退路,更別說還有數支卡賓槍和一門迫擊炮呢。
而山上茂密的樹叢和灌木叢,正好與戰士們的迷彩色渾然一體,以他這些戰士們的本事,完可以把藏身之處偽裝得毫無破綻。
……
夏博敏的戰術安排很簡單,他把途徑新興縣時帶來的那個連,部派去了城南大營外埋伏,一旦這邊打響,那邊的攻擊也隨即開始。
考慮到那個連只有一個機炮班,總共才一門迫擊炮,夏博敏還把從段正宏手里借來的那個機炮排中分了一門炮過去。
這樣一來,兩個戰場,每邊都有兩門炮,對付這個時代的炮臺,足夠了。
按照夏博敏的計劃,王興只派出了兩千人佯攻炮臺,留了一千人在身后江灘搖旗吶喊。
見到韃子援兵過江,王興一聲令下,那一千人即刻轉身列陣,做出了打阻擊之勢。
王興的這三千人,說是精銳,其實,也有將近三分之一是新近招募的,只不過,與駐守其他地方的隊伍相比,這里的老兵更多而已。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王興自然也懂得新老混編、以老帶新的道理,擴軍后,不可能把所有的新兵單獨編隊。
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