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準呢。
……
隨著各處的小叫花們三三兩兩陸續到達,山崗上的人越來越多,最后大約聚集了一百二十多人。
有了他們的幫忙,上百具韃子的尸體處理起來就快多了。
一陣忙碌后,司徒正便挑選了五十個小叫花,隨同六名戰士留下防守,詳細布置了他們的分工。
按林嘯的意思,巴雷特小組的狙擊陣地就設在樓頂上。
林嘯上去看過了,那里的視野極好,雖說上山的林中小道反而看不清,但山腳下一里多外的北城門樓卻一覽無遺,正好居高臨下監視其動靜。
余下的四名戰士則分成兩組,每組帶一隊小叫花,分頭埋伏在一南一北兩條山道旁的林中,以防韃子察覺后派兵反撲。
看著那些滿臉興奮地把玩著手中的長刀短棒,一個個躍躍欲試的小叫花,林嘯決定把他們召集起來,做個戰前動員。
事實上,這些苦大仇深的孩子根本不用動員,十多歲的少年,正值青春洋溢的花樣年華,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只要正確指引,他們根本不懼死亡。
但是,對于從未接受過正規訓練的他們,服從紀律的重要性必須著重強調,否則面對兇殘的韃子,這些孩子難免緊張,一不留神便會意外頻出,空懷一腔熱血卻白白送了性命。
最后,林嘯決定讓小標瑞留下壓陣。
他和玲兒是孩子們的頭,一番觀察下來,林嘯發現,這個小標瑞雖無他姐姐玲兒那般聰慧活潑,但辦事穩重干練,頗有少年老成之態。
林嘯深知,這些初上戰陣的孩子,熟人的話最管用,所以把他留下,孩子們便有了主心骨。
……
一切布置停當,林嘯便帶著玲兒、司徒正他們幾個以及五六十個孩子立即趕回破廟,那兒,結束偵察后的另外十名戰士估計已經回來了。
果然,回到廟內,戰士們都在等著了。
聽完他們的偵察匯報后,天色已經慢慢暗下來了,林嘯便吩咐大家早早開飯。
這次,可憐的玲兒已經沒米下鍋了,林嘯也不讓她再為難,吩咐戰士們把背包內攜帶的干糧統統拿出來充公,分給大家一起食用。
所謂干糧,其實就是一塊塊糕點和炊餅。
按規定,特戰隊員外出執行任務,一般都須帶足七天的干糧,現在才上岸不到兩天,余下的干糧正好可以每人分到一份。
草草填過肚子,林嘯便把司徒正拉過一邊,再次商議起行動細節來。
幾十個孩子雖說人數不少,但除了帶路,他們只能起到看守俘虜的作用,真正能擋住清軍反撲,保住糧倉不被燒毀的,就靠手下這十幾名戰士了。
所以,對于兵力的分配,火力點的構建,預備隊的設置,林嘯都十分慎重。
正在兩人細細推敲的時候,突然,院門外一個粗大的嗓門傳來“隊長,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