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粵語
人口的急劇減少,從表面來看,貌似少了許多吃飯的嘴。
但連城璧知道,真正的問題在于,經過這么多年的戰亂,在韃子兵的大肆屠戮下,廣東失去的,主要是勞動力人口。
就拿珠江流域最繁華的廣州府一地來說,生活在城里的,主要是不事耕作的商人和手工業者,而附近州縣的廣大農村,大片大片的無主良田拋荒已久,許多支離破碎的家庭都缺乏壯勞力,家庭成員構成極不合理。
而更嚴重的是,在民間,百姓們賴以渡過春荒的存糧更是少得可憐。
雖說此番討虜軍在廣州繳獲了不少糧食,但連城璧很清楚,這點糧食,是尚可喜橫征暴斂,幾乎擄掠了整個廣東而集中起來的軍糧。
要想靠這點糧食救濟廣東的百姓,讓他們撐到夏熟,談何容易。
所以,眼下的燃眉之急,不僅要讓百姓們盡快回鄉,盡早耕種,還得在其他方面多想辦法。
而苦思冥想之下,連城璧想到的辦法,不外乎三條
第一,實行優惠政策,大力鼓勵農桑。
經過琴川侯的首肯,連城璧決定推出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提高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
對一般農民,今年免征一切農業歲賦,所有的無主之地,不僅都歸開墾者所有,還要給予金錢獎勵,開荒越多,獎勵越大。
而在一些人口較為密集的府縣,對于豪強貴族非法兼并來的土地,則堅決予以打擊,通過沒收和退歸,重新整理和規劃,確保農民都有地可耕。
第二,鼓勵種植新型經濟作物。
對于林嘯極力推薦的土豆和番薯,連城璧寄予了厚望。
據說,這兩種經濟作物,不僅成熟期大大短于水稻和小麥,而且產量奇高,即便在缺水的山地種植,也能很好的成活。
因此,前一段時間,連城璧在肇慶府和羅定州一帶,以宣教府的名義,利用上川島運來的種子,組織人力種植了許多的土豆和番薯,積累了一些第一手經驗。
至于那些諸如山坡、墳頭等邊邊角角處的零碎山地,則由駐軍負責開墾,部種植最為耐旱的土豆。
連城璧希望,通過這種小型的軍墾制度,確保駐軍的口糧,斷絕他們與民爭利的行為,建立新型的軍民關系。
第三,從海外緊急采購糧食。
在與琴川侯林嘯的談話中,連城璧得知,此番他們繳獲了一筆尚可喜的臟銀,有了這筆錢財,緊急情況下可以從海外采購一批糧食救急。
這筆錢財,主要是尚可喜從廣東搜刮的民脂民膏,因而,琴川侯保證,他會將之大部分用于救濟兩廣百姓,而只要有銀子,安南和占城等地有的是糧食。
連城璧也知道,救急是一時的,確保自給自足才是長治久安之計,所以,上述三條中,第一條才是治本之策。
中國的百姓勤勞又能熬,有了政策的保證,他們就能一家老小齊上陣,掀起一股開荒種地的熱潮。
同時,他也希望依靠新型作物,能讓百姓們捱至夏熟,并為來年的大面積推廣準備種子。
因此,對于利用此類免費大戲來大力宣傳政策,連城璧極為重視,不但今日他親自站臺宣講,而且,他還打算讓戲班子流動至別的州府去巡回演出。
……
站在臺下人群中的林嘯,并不知道連城璧的這許多想法,此刻,他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大戲。
連城璧剛進城,就來糧倉會見過他了,該交待的,他都交待了,本著用人不疑的原則,地方治理的具體事務,他不讓軍隊插手。
今天,他只是純粹陪玲兒逛街、散心來的,只要小姑娘玩得開開心心的,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他知道,明天開始,他的餐桌上,又有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