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誹不已。
當然,林嘯也看到過,他倆偶爾也有爭先取勢之舉,只不過很少,只在極為明朗的時候才有此舉。
這使林嘯頓悟——不是鄭成功他們不懂棋理,他們其實也知道取勢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時代的缺陷,他們對于以及行棋效率的理解,實在太落后了。
自學棋開始,就建立起的“寸土必爭”的理念,使得他們很少愿意承受太大的退讓,即便在林嘯看來,這種退讓,與即將獲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而他林嘯自己學棋的時代,圍棋理念基本是從日本反哺回國內,再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發展而來的,這個時代的圍棋水平,早已突飛猛進,處處講究行棋效率。
……
眾所周知,圍棋起源于中國,中國古代稱之為“弈”,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不僅有“堯造圍棋教子丹朱”的傳說,更有“一局爛柯經數代,人間隔歲未悠悠”的故事流傳。
最終,圍棋不僅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文化技藝,更成為了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
當時,許多著名的軍事家,比如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
自唐代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圍棋逐漸越出國門,向周邊民族傳播。
首先是朝鮮、越南等藩國,后又由遣唐使傳至了日本,甚至在明初鄭和下西洋時,都曾看到圍棋在占城、三佛齊(今印尼的一部分)等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的情況。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本來頗為興旺的中國圍棋發展,卻在十九世紀因鴉片戰爭戛然而止,國勢衰微導致棋運不振,漸漸的各方面都落后于日本。
而在遣唐使團帶回后,圍棋在日本很快流傳起來,不但涌現了許多圍棋名手,而且對棋子、棋盤的制作也非常考究。
到了鐮倉時代(1185—1),圍棋不僅在高層流行,在習慣于戰場生活的武士中也逐漸傳播開來,即使在緊張的戰爭空隙之際,武士們仍迷戀于黑白之間。
根據賴山陽所著《日本外史》統計,日本戰國時期,武將中有0~50為圍棋愛好者,就連三大梟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都具有相當的棋力。
這,大概是由于圍棋的思維方式,與實際戰爭中的戰略、戰術相通的緣故吧。
在當時戰亂中的日本,統治者認識到棋枰如戰場,因而不僅自己酷好圍棋,還對棋手大力扶植。
這樣,圍棋不但沒有因戰亂而衰落,反而出現了日海這樣名垂后世的本因坊開山祖師,以及四大門派竭力爭先的圍棋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