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你說的是真的?
艦隊司令官約翰?范德蘭,也是前年才從巴達維亞被派遣過來的,他的職責是加強大員防務(wù),確保對西班牙航線的打擊。
范德蘭,外號“固執(zhí)的約翰”,年長費爾堡十歲左右,原是一個資深的海盜船員,作戰(zhàn)經(jīng)驗十分豐富。
與謹小慎微的費爾堡不同,高傲的范德蘭對其艦隊的戰(zhàn)斗力極為自信,完沒有將明軍放在眼里。
抵達打狗后不久,因離西班牙人大帆船的回程還相隔很久,無所事事的范德蘭曾堅持要去攻打澳門,還因此與總督費爾堡爆發(fā)了數(shù)次激烈的爭執(zhí)。
費爾堡對這個胸無局的莽漢十分不滿。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當前,他們在遠東最大的敵人是西班牙人,既然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已經(jīng)決裂,那他們怎能主次不分,處處樹敵?
為此,他曾提議公司評議會將其調(diào)回巴達維亞,而評議會十分看重他的作戰(zhàn)能力,這才久拖不決。
這次,聽說對岸明軍大有進攻大員的跡象,范德蘭不但不著急,反而相當?shù)呐d奮。
他知道,自己的艦隊雖然船只數(shù)量不多,但論起單艦戰(zhàn)斗力,任何一艘戰(zhàn)艦都足以碾壓對岸的中國人。
范德蘭自己的座艦“厄克號”,就是一艘典型的大型風帆炮船——最大排水量達到了1500噸,載重超過1000噸,屬于當今海上的最大級別。
戰(zhàn)艦上的主要火力,是四門24磅重炮、十六門18磅蛇炮,以及二十門12磅半蛇炮,雖然火炮是分列于兩側(cè)船舷的,但即便不考慮甲板上兩門短射程的臼炮,單舷開火的一次投射量,也達到了00磅以上。
而他即將面臨的對手,除了那位“國姓爺”鄭森的手下有一支還算得上強大的艦隊外,中國人的海船,幾乎是標準排水量只有兩三百噸的廣船。
即便那位“國姓爺”的艦隊,雖然號稱強大,其實所憑恃的也不過是船只的數(shù)量眾多,比較擅長打群架而已。
范德蘭知道,鄭家也一直試圖仿制西洋炮船,但由于技術(shù)、工人等方面的原因,仿制工程一直不太成功。
情報表明,鄭家艦隊中,排水量勉強夠得上千噸級別的炮船,才不過五六條而已,其主力仍是常見的大約200噸的廣船。
不僅如此,中國人戰(zhàn)艦上裝備的火炮都是粗制濫造的水平,他們的蛇炮和半蛇炮不僅射程不夠,發(fā)射的彈丸也重量偏小,穿透力很弱。
如果躲在沿海,那么他們還算相對有優(yōu)勢,畢竟在港灣縱橫、沙灘暗礁遍布的淺海區(qū),占他的艦隊大頭的輕型船只有著極大的靈活性,而他的那些小型火攻船也有相當?shù)耐{。
但是,在范德蘭看來,如果鄭森膽敢主動出擊,到外洋航線上來與自己作戰(zhàn),那么無異于自尋死路。
范德蘭自信滿滿,他六艘主力戰(zhàn)艦再加十艘五百噸級別的快船組成的遠洋艦隊,足以抵擋“國姓爺”一次能夠出動的所有船只。
從次數(shù)不多的海戰(zhàn)歷史來看,從鄭森的老子鄭一官開始,由于船太小,為了對付西洋巨艦,每次可都是必須集結(jié)主力,而且還要在近海作戰(zhàn)才能取勝的。
早在1622年,八艘尼德蘭炮船以800橫掃明軍水師后,中國人就把尼德蘭戰(zhàn)艦看作無法對付的龐然大物,和難以逾越的海上屏障,哀嘆道“我舟高大不及彼五分之一,而欲與爭勝于稽天巨浸中,必無幸矣”。
直到16年,由于當時的艦隊指揮官頭腦發(fā)熱,愚蠢地硬撞進了他們的船陣里去,海盜劉香與尼德蘭人的聯(lián)合艦隊才在金門料羅灣被鄭一官擊敗,不僅劉香的五十余條小船被殲,他們尼德蘭人的九艘大型戰(zhàn)艦也四沉五重傷,直接導(dǎo)致了他們不得不轉(zhuǎn)進大員,失去了和中國官府直接貿(mào)易的權(quán)利。
有鑒于此,范德蘭決定到澎湖一帶去布陣——那里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