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話別
五天后,七月七日下午,林嘯和鄭成功正站在總督府的陽臺上,作著最后的話別。
“王爺,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重逢,”
望著熱鬧非凡的碼頭,林嘯的心情有些激動,“還望王爺珍重,來日共商國是。”
此刻,大員碼頭上人頭攢動,一片忙碌的景象。
赤嵌城和熱蘭遮城相繼攻克,大員一朝光復,國內局勢卻越發緊張。
清軍退守江北,分屬南寧小朝廷和舟山魯監國的兩支明軍卻不顧大局,在南京外圍緊張對壘,小規模的沖突日益頻繁。
而夏博敏的主力還在廣東和閩北,他與王興帶著數千人占據了浙江,劉旭磊更是兵力單薄,孤軍突進搶占了南直隸的蘇州和松江兩府后,再也無力北上,無法保護明軍的側翼。
是以,林嘯歸心似箭,決定明天一早就動身,戰士們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正做著各種出發的準備。
鄭成功拿下赤嵌城后,立即派出右虎衛洪承寵率領本鎮人馬趕往打狗,接替了何守信的警衛連,現在,他又信守諾言,命虎將施瑯,率領大小戰船一百艘,偕同林嘯北伐。
“侯爺放心,成功很快便能回大陸和您會師,”
鄭成功挺身而立,抬手一指碼頭,豪情勃發的道,“看看這些百姓,大員還會重回洋夷魔爪么?這便是民心哪。”
臺灣這座寶島,闊別三十八年后,終于重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周圍鄉村的百姓聽聞捷報,群情激憤,他們成群結隊地推著小車,提水端茶,為祖國親人接風洗塵。
尤其是笨港那邊的華人,得到國姓爺大軍抵達的消息后,當地頭領郭懷一等人立即組織了兩千余人群起響應,才半天的功夫,便將散落各處的尼德蘭據點團團圍住。
留守在笨港的尼德蘭火槍兵本就很少,又分散在了許多獨力難支的小據點內,被圍后不久,他們就陸續放下武器,乖乖地走出據點投降。
郭懷一兵不血刃,收復笨港后即刻馬不停蹄地率眾趕往大員,前來與鄭成功會合。
一路上,他們到處散布祖國的大軍到達的消息,途經村落的百姓聞訊接踵而至,爭先恐后地跟著他們前來迎接大軍。
令郭懷一興奮不已的是,不但漢人村落群情高漲,就連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百姓,也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情,他們紛紛推著貨車和其他工具前來會合,希望能為大軍作戰貢獻一份力量。
今天,聽聞討虜軍將士又要急著回國奮戰,郭懷一等當地華人頭領,即刻組織了一批青壯,將繳獲的大批糧食裝船,歡送子弟兵。
“王爺所言甚是,”
林嘯點點頭,隨即沉聲說道,“不過,尼德蘭人的報復還是不得不防,這些家伙,自恃船堅炮利,一向目中無人,興許不甘心此敗……”
就在兩天前,大員總督費爾堡被放走了。
在投降書上簽了字后,他率領殘余的數百名火槍兵和公司雇員,分坐“安克文號”、“梅頓號”、“泰伯特號”等三條小型海船,灰溜溜地離開了大員,回巴達維亞去了。
本來,那天審訊完后,林嘯是決意要干掉費爾堡和犬養次郎的。
于情于理,老陳他們十一位烈士的鮮血,他林嘯必須有個交待。
雖然費爾堡不是直接行兇者,但林嘯認為,主使者更可惡,決不能饒恕,按他的想法,應該召開一個公審會,將這個殖民頭子公開處決,滅一滅侵略者的氣焰,也為當地百姓好好出口怨氣。
然而,鄭成功第二天一早率軍到達熱蘭遮城后,卻強烈主張讓他們簽訂投降書,然后釋放他們回去。
鄭成功的理由,代表了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的主流意識——上兵伐謀!
鄭成功的這個主張,令林嘯很是頭疼,猶豫了許久才做出了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