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麼,”
林嘯卻堅持道,“權當給他們練手了,也得讓部隊多體驗下步炮協同攻擊。”
……
第二天一早,施瑯登上了座艦“格拉弗蘭號”的艦橋。
施瑯手扶欄桿,巡視了一遍停泊在海面上的大小船只,確認他們都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格拉弗蘭號”這條大型佛郎機炮船,是不久前在臺江海戰剛繳獲的,鄭成功將它配給施瑯作為座艦,足見其對施瑯此番協同北伐的重視。
“向侯爺報告,請求準予出發!”
隨著他的命令,信號兵立即打出旗語。
不多一會,岸上的信號就反饋過來了。
“侯爺發來信號——準予出發!”觀察哨的報告即刻傳到了艦橋上。
“升起信號旗,艦隊出發!”
信號旗升上桅桿。
“欽州號”艦長姜大栓沉著地發出一系列命令“起錨!”、“左舵15度!”、“前進一”……
根據林嘯的安排,此番由“欽州號”和“灰海豚號”兩艘大型炮艦作為先鋒,負責為軍開路。
一陣輕煙噴出,“欽州號”笨拙的船頭緩緩轉向,直往港外而去。
隨著“欽州號”和“灰海豚號”的起錨,港內的幾十艘大小戰船聞聲而動,一時間洋面上風帆林立,特遣艦隊終于緩緩出發了。
說是艦隊,實則可稱為“艦”的只有六七艘,環繞在這幾條泱泱大物旁邊的眾多戰船,嚴格來說只能算“艇”,不過在黃河上,它們也算是不折不扣的“巨艦”了。
尤其是這次開路的,林嘯的座艦“欽州號”,船頭和船尾鋼甲圍護的露天炮臺上的各一門24磅前裝線膛炮,在這河面上就是天神一般的存在了……
施瑯不時拿起單筒望遠鏡搜索著河面。
在“格拉弗蘭號”前面,擔任偵察和強攻任務的“欽州號”和“灰海豚號”,在湍急的河水中一馬當先,顛簸前行。
云梯關前的黃河入海口寬達500多米,但進入黃河之后,河面卻立即收窄,最窄的地方僅有不到00米,渾濁的河水在狹窄的河道內奔騰咆哮,除了機器驅動的“欽州號”外,即使是“灰海豚號”這樣一千多噸的大型炮船也顛簸得厲害。
好在這里的航道水深有50米以上,別說吃水不過數米的風帆炮船,就是后世萬噸級的戰列艦開進來都不會擱淺。
彎曲的河道長約十里,對施瑯來說,最大的危險與其說是清軍水師,倒不如說他手下這些排水量不過一百多噸的運兵船——它們不但噸位小,風帆動力也不足,在激流中機動性會變得很差,很容易被水流沖到岸邊擱淺觸礁。
就在昨天,艦隊的一艘武裝運兵船就在護送偵察隊過河偵察的過程中險些失控觸礁。
這讓施瑯不免臉上無光,特遣艦隊指揮官是他受王爺之命,跟隨琴川侯北伐之后的第一個正式職務,也是他第一次獨立指揮一個方面的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