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打一場殲滅戰又談何容易。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可張晨楓眼下的兵力,已經只剩兩千來人了,即便算上五艘炮船上的水兵,也就只有兩千二百余人。
兩千余人出發,一路分兵下來,抵達揚州城下的時候,估計只剩不到一千五了。
而他的隊長林嘯,他的手頭人倒是不少,可因負責沿海的鹽場,除了五千民工外,作戰部隊卻只有一個特戰大隊,以及段正宏的兩個機炮連。
區區數百人的部隊,又遠離主戰場,根本指望不上……
而根據情報,三百多里外的揚州城,將會是一座有大量清軍鎮守的堅城。
清軍提督馬進寶已經聞風而動,迅速收縮兵力,將寶應和興化兩縣的漕兵部撤往了高郵州,約有兩千人,作為第一道防線。
同時,他不顧來自崇明的威脅,居然放棄了通州,在揚州城下集結了余下的幾乎所有兵力,共計營兵八千余人。
此外,不失狡詐的馬進寶,還在儀真縣(今儀征市)的江邊留駐了一個水師營一千余人,一方面與滁州的一營滿騎遙相呼應,保持對南京明軍的監視,同時也保留了最后時刻的西逃通道。
這樣,算上揚州本地的一些鄉勇,馬進寶手下兵力足足一萬有余,已經不像淮安這么好對付了。
目前,敵我兵力對比為五比一左右!
當然,張晨楓自然不會真的把這么懸殊的兵力差距當回事。
當初,他們剛回國時,林嘯領著他們在廣西伏擊孔有德的時候,敵我對比達到了十比一以上,還不照樣殲了這個悍匪。
不過,當年是他們討虜軍以逸待勞,利用地形優勢甕中捉鱉,而現在恰好反了過來,馬進寶麾下近萬人就窩在了揚州城,絕不會和他的騎兵團展開“野地浪戰”。
要是野戰,張晨楓一點也不在乎馬進寶手下那一萬來綠營兵,在他的騎兵團眼里,那只是一萬具死尸,或者俘虜!
問題是,馬進寶現在打算拒城固守,依托揚州城的城防和四周湖港交錯的地形,誓與明軍周旋到底……
而作為富可敵國的鹽都,經歷數百年的經營,揚州城不但城防極為堅固,城內城外大大小小數百個土豪鄉紳的豪宅,也猶如一座座堅堡,完可以被清軍當做防御工事……
根據情報,迫于清廷和洪承疇的壓力,馬進寶在揚州的守城意志十分堅決。
事實上,他也不可能不堅決。
作為浙江省的軍事指揮,他先是失去了臺州和紹興等數府,又丟了杭州和兩萬部下,跟隨陳錦一路逃往揚州。
清廷目前沒治他的罪,不等于已經寬容了他――死守揚州,配合洪承疇的主力伺機反攻南京,是他最后將功贖罪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