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地鉆進干土。
一看明賊真的追來了,原本全身癱軟的士卒們立刻跳起身來,趕緊又一溜煙往前逃去。
……
開炮的,是騎兵團的偵察連。
緊趕慢趕,就在東方快要發白的時候,“欽州號”終于穿過邵伯湖,來到了一個叫瓦窯村的地方。ii
這兒,距離揚州北門還有十來里地,但是,張晨楓已經等不及了,因為,揚州方向傳來的劇烈槍聲,已經清晰可聞。
如此激烈的槍聲,預示著警衛連正與馬進寶展開激戰。
張晨楓心頭一緊,他搞不清也來不及去細想究竟發生了什么,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棄船登岸,火速馳援!
救急如救火!
雖然戰馬全部留在了后面,但即便是徒步前進,步兵急行軍的腳頭,仍然要快過船速不少。
幸好,這兒是一片窯場——岸上幾座磚瓦窯的煙囪依稀可辨,岸邊因此也正好有幾處小型的碼頭。
很快,“欽州號”減速靠岸,全軍登陸。
水手們的動作很快,船剛停穩,他們便迅速在船舷擱上了幾塊長跳板,雖然船舷與碼頭的高度差有點大,跳板非常傾斜,但訓練有素的戰士們,依然能快速下船。ii
上岸后,他們馬上就發現,南去的土路有很多,但每一條都不好走,在這種河汊縱橫的水網地帶,即便官道也非常狹窄,還往往要繞路才能找到過河的橋。
對此,張晨楓早有準備,他下令——全軍以連為單位,分頭前進,各自為戰。
其中,偵察連的任務最為特殊,他們并不隨大部隊直撲北門,而是去城西執行包抄任務。
于是,他們一上岸便首先一路往西,打算繞過小茅山后再去西門。
然而,在這黎明前的黑夜中,缺乏向導的他們,卻在這個到處都是河汊池塘的地方幾乎迷了路。
正沿著土路繞來繞去,不知怎的,他們發現前面忽然沒了去路——原來,前面出現了一處池塘。
這個池塘還挺大的,遠處,緊挨著池塘的盡頭,隱隱有一座小村莊。
這時,連長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這附近遭遇的散兵游勇,漸漸多了起來。
本來,偵察連急著趕路,戰士們沒空去理會這些三三兩兩的潰兵。
這些狼狽不堪的潰兵倒也并不給他們帶來威脅,一見到這支部隊,他們要么立即轉身就逃,再次竄入夜色中,要么毫無抵抗地跪地請降。
眼看潰兵越來越多,連長覺得有必要問個明白。
他立即吩咐找來一個俘虜,只寥寥問了幾句,便大致了解了情況——這都是剛從北門潰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