鬟要求見?
他略作思忖,跟司徒正說了聲,自帶了幾個人過去看看。
翟家人口多,除去家丁之外,光男女仆役就有上百人。
他們的成分比較復雜,一時間也不容易甄別,剛才為了開批斗會,按胡顯祖的名單,已經(jīng)押走了幾個平日里有權(quán)有勢的惡仆,其余人都暫扣在祠堂里。
這個要見他的丫鬟,名叫秋月。
她原是中原河南人,數(shù)年前,因時逢大旱,再無活路之下隨父母逃荒到此,不想,沒過半年父母竟雙雙病亡,留她孤零零一個人在這世間。
說起那場持續(xù)了近十年的華北大旱,也正是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一千年來,中國的第一個低溫期,始于12世紀,這是中國的氣候,由此前持續(xù)了四百年之久的溫暖期,首次轉(zhuǎn)為急劇變冷。
第二個低溫期,出現(xiàn)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上半葉;第三次則出現(xiàn)在15和16世紀的交替附近。
而第四低溫期,便出現(xiàn)在17世紀上半葉,是近一千年中最冷的時期。
冷到什么程度呢?
江西有片橘園,自唐朝以來,每年的出產(chǎn)都是貢品,就在這一時期,因遭受嚴重凍害,導致完全被毀。
這段時間,太陽黑子的活動處于極小值,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全球都處于小冰河氣候,世界各地強震頻發(fā),其它如瘟疫、蝗災等自然災害也很集中。
崇禎大旱,正處在這一時期,其持續(xù)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為近五百年所未見。
旱災1637年始于陜西北部,1646年終于湖南,主要的受災區(qū)域在華北。
當時,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等地區(qū)都連旱五年以上,旱區(qū)中心所在的河南省,更是連旱長達七年之久。
旱情最嚴重的時候,山西汾水、漳河均枯竭,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禾苗盡枯,莊稼絕收。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饑死,餓殍載道……
河北、山東大量災民棄耕逃亡,許多村莊成了無人村,甘肅、陜西等大片旱區(qū)更是“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八九”,出現(xiàn)了人相食現(xiàn)象……
這時期,外有清兵臨境,內(nèi)有連年旱災,自然災害加上沉重的賦役,導致了經(jīng)濟的全面崩潰,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動蕩。
民不聊生之下,流民被迫揭竿而起,直接導致了明朝的崩潰。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明朝滅亡后,氣溫卻于1650年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不過是氣溫回暖后,災情減弱罷了……
……
為安葬父母,尚未成年的秋月把自己賣了,幾經(jīng)轉(zhuǎn)賣才落到了翟大戶家,做了最受寵的四姨太的貼身婢女。
寨子被破的時候,翟家的妻妾們或被逼、或自愿的大多上了吊,丫鬟們慌亂中也有自殺的。
秋月這女孩子,卻不愿意給平素刻薄的主人殉葬,加之見到破寨的兵爺們進來后,對女子秋毫無犯,便更無死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