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中重臣已經紛紛到齊,子凡的頂頭上司劉焉也來到了宴席之上,再者說劉焉也姓劉,與如今的大漢皇室也有千絲萬縷的緣淵,那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
劉焉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劉焉目睹漢靈帝治下朝綱混亂、王室衰微的狀況,故而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借以鎮守安定天下,話語間凸顯出一種忠誠之感。”
當然了,可別被假象蒙蔽了雙眼,認為劉焉是為朝廷著想的忠臣,他只是意欲借此躲避世亂,劉焉作為在這亂世之中掌握實際兵權,并且又是皇親國戚的大人物,自然位置位于前排,而子凡雖然作為幽州的二號人物,但怎么說也是初入朝廷,并沒有于朝中各路大臣聯成關系網,自然也就無人問津,之前就算你再好的表現,也只能驚艷一時,在這亂世之中,利益才是王道。
而坐在劉焉旁邊的也是朝中一條老狐貍司徒王允,王允生在山西的名門望族,世代擔任州郡的重要官職,在當地影響很大,威望頗高,王允天資聰穎,獨具慧質,自小意氣非凡,立志長大后不僅要繼承和發揚父輩的傳統,而且還要心憂國家,有益于東漢社會。
為了實現這一志向和目標,王允時時刻刻注意自身素質的修養。雖出生豪門世族,但他并不迷戀奢侈的生活和舒適的享受,而是充分利用家里的優越環境,飽讀詩書和泛閱經傳。少年時期,王允就已經成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才子,遠近文人學士都對他刮目相看。
司徒王允這條老狐貍可不是一般的狡猾,他和別人不同,只是靜靜地觀察著朝中的每一點動向,就算是一個小容人物。只要有一點利用價值,都能為他所用。
但不得不說,王允是一個對大漢絕對忠誠的人,面對大漢全盤皆輸,各諸侯紛紛起義如此國將不國的尷尬局勢,王允能毅然承擔起恢復和革新東漢政權和社會的重任,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為了穩定政局,消除混亂,王允和朝中其他忠臣良將一道出謀劃策,重新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
“多日不見,司徒一向安好”不管怎么說,王允作為朝中老臣,一心不二而劉焉作為皇親國戚也要對這位老臣表示有所尊重。
“多謝劉大人掛念,劉大人能心系在下,在下寢食難安萬分感謝……”同為朝中的兩個老狐貍,自然能達成一定的共識。
二人交談良久,劉焉自然也要為自己的下屬打好關系,畢竟子凡是他一手提拔的。
“此乃我帳下,“幽州司馬”~子凡,起到子凡,劉焉臉上露出一副又愛又恨的樣子,沒辦法子凡這個人太愛惹事情了,又在朝廷之中出盡了風頭,把他這個老上司頂到了風口之上,讓他這個頂頭上司雖說是滿面春風,但有時也暗藏危機,這么一個桀驁不馴的部下也是讓劉焉心中又愛又恨……”
順著劉焉的目光,司徒王允滿臉和藹地看向子凡,子凡的樣子早以讓他記憶深刻,在他看來子凡是一心為大漢著想的人,又有如此才華真乃大漢之幸。
“見過司徒大人”子凡也是順著目光快速走上前去,王允擺出一副溫文儒雅的樣子,不笑也不說話,露出他那口白花花的大牙,墊起腳尖使勁拍了拍子凡的肩膀,也算是對子凡的贊揚。
難怪有人會說王允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果然名不虛傳,最后能夠密謀刺殺董卓,可以說,王允是一位城府極深之人,但為了大漢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也算是一代忠臣。
子凡本想隨便找一個位置快速坐下,卻沒想到,一位是待從走上前來,尊敬的說道“董大人特意吩咐了在下,將您的位置排在了最前方,還望將軍上前入座。”
哦!特意幫我安排了座位……子凡滿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