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歷一零一零年,二月十四四。
極北,青城。
在屬于春日絢爛日光的傾斜下,穿過層層葉影,在微風(fēng)的溫柔撫摸下,原本是波瀾不驚的一刻,應(yīng)該是在名為日常的無數(shù)個片段之一的,極為平常的一幕。
那是無力垂坐在街角的少年。
本該是尋常無奇的少年,即不會吸引任何人的目光,本不該令自己多看一眼的,沒有任何特點的少年,要問為什么。
剛剛煎熬過寒冬以后,裸露在外的肌膚滿是凍瘡之后的紅斑,顯然在之前的寒冬并不好過。平凡無奇的容姿,并不干凈,想反,倒是泥臟。那是許久未曾打理過的,其長到遮掩眼眸的黑絲。
無比邋遢。
根本不像是青年,但凡尚有一絲溫柔存有,也絕不會落到這步田地。
僅是,沒有任何修為罷了。
在如今的世間,乞討的人數(shù)是極少極少的,乃至罕見。但凡有一絲絲修為存有,便可養(yǎng)活一家衣食無憂,雖不會太過富裕,但也絕不會淪落至乞討這一步。
因此,這世上的乞討者大多數(shù)是并無父母,尚為稚嫩的幼兒與膝下并無子嗣,年邁的老者。
大多是孤單之人,可養(yǎng)活自己要比養(yǎng)活家人容易多了,因此,只要可以凝聚靈氣,便有了可以活下去的資本。
很難理解,這個青年為何這般頹廢。
無神的眸子滿是死寂,總會讓人聯(lián)想到毫無生機的深淵,那是宛若對世間絕望之后,對自己人生劃上代表終焉的句號一般,使人冰冷而又哀傷,只想遠離這位散發(fā)著悲劇氣息的年輕人。
并非同情心泛濫,相反,并沒有什么感同身受的實感,有的僅僅是想要遠離這般頹廢的氣息罷了,原因無他,無非就是這般氣息打破了自己的圣者心態(tài),使自己非常不舒服,尤其,還是與自己一般,毫無修為的可憐人。
于是,懷抱著這般心態(tài)。
本想在這廣袤無垠的世間中,好不容易與同自己相似的例子相遇,算得上是給予自己已然死寂的心田一絲絲安慰,算得上是燭光一樣的光芒。
可,竟然是如此模樣。
在腦海中,應(yīng)該是如自己的這般模樣,波瀾不驚,寧靜致遠。
尤其是異性。
更是要如同春風(fēng)般溫柔,如同夏日般耀眼,如同秋日般靜謐,如同冬日般唯美。
不該如此模樣。
失望是忍不住的,失望也是顯露無形的。
本該無視這般平淡無奇的少年,本該就此別過,而后此生不見。
這般模樣才是符合自己對一切都漠不關(guān)心的心態(tài)。
可……為何。
雙腿不聽使喚。
促使自己停下腳步,駐足凝視少年的,究竟是各種心態(tài)呢?即便是如今的此刻,自己亦是無法理解……
應(yīng)是非常簡單的,對同類的垂憐,對與自己年紀相仿的陌生人施舍善舉,還是因為第一次品嘗到優(yōu)越的心態(tài)作祟。
已然無法理解當時是各種心態(tài)。
可,那日的春陽卻是正盛。
即便……那日光是寒冷的。
自己所體會到的,日光總是寒冷的,一塵不變。
可能是因為長久的孤獨使然,卻擅自認為他是上天賜予自己的解脫之物。可是是認為,他,或許是世上,唯一可以與自己感同身受之人吧。
不知是各種心理,自己作出了反常的舉動。
非常反常的舉動。
那是人生中僅此一次的,非常大膽,乃至是失去理智之后的行動,
自己站立在失魂落魄的少年身前,宛若天仙一般的姿態(tài)令少年無神的眸光首次出現(xiàn)如同波光粼粼般的水潤,緩緩蕩漾開來。
于是,自己像他這般問道。
“你……絕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