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生了兒子。
雖然說這點成就和知乎人均百萬比起來就是勉強夠吃飯,但在本地也算是非常成功的。
廖啟明和他母親矛盾的爆發起于廖勇考上縣重點中學的第一學期。
紅石村距離縣城不是很遠嗎,又沒有車。小伙子只能住校,節假日和寒暑假才能回家一次。
在那個年代供一個娃讀書對農民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首先每學期十幾塊的學雜書本費。學校的宿舍免費姑且不提,至于吃飯,則由家里把米送去食堂存著。平時的菜錢一學期十塊,反正也都是青菜蘿卜,一星期吃一次肉。
廖勇是九月份到學校報道的,紅石村冬天又熱,家里人也忽略了,沒有給娃準備冬裝。
國慶節一過,城里就開始下起了綿綿秋雨,可憐廖勇只穿了一件單衣,冷得瑟瑟發抖。
霍麻去看兒子,看到廖勇煞白的小臉,心疼得直掉眼淚。說是媽媽的錯,媽媽沒本事讓娃你吃苦了。小勇你放心,媽回去就跟你做棉衣,媽就算是砸鍋賣鐵也不能讓你受凍。
回家之后,她和廖啟明商量了一下,背了十斤黃豆跟劉永華岳父龔清換了兩米布票,準備進城買點布和棉花回家給娃納一套冬裝。
上世八十年代的時候街上還沒有什么成衣鋪子,農民的衣服都得自己買了布找裁縫做。
龔清是家中的獨子,但他三個妹妹都嫁到平壩地區,生活條件不錯,經常幫助娘家。因此,龔清家條件很不錯的,手上積攢了不少布票、糧票。
布票換回家后,霍麻就張羅著再去什么地方弄點棉花。
棉花可是緊缺物資,本省也沒人種,任她抓破腦袋也想不出轍。
就在這個時候,有村民提醒她要不在山上摘點野棉花,那玩意兒比真的棉花還軟還暖和。
野棉花又叫滿天星、野牡丹、接骨蓮,粉紅色和白色的花,很漂亮,花謝后會長出大活絡丸大小的絨毛團,農民常用這種絨毛攘被子和枕頭,是上好的保暖植物纖維。
這種植物生長在低海拔氣候潮濕的山地,紅石村卻不產。
霍麻娘家那邊山上倒是不少,恰好到了農閑季節,兩口子就到了霍家忙了幾日,終于摘夠了做一件棉衣所需的野棉花。
他們興沖沖回家拿布票去扯布的時候,卻發現布票怎么找也找不著。
這可是家中最值錢的財物之一,廖啟明就急了,問妻子你放哪里了,不是說在衣柜里嗎,怎么沒有,枕頭下也沒有,席子下呢……你這人,你這人怎么回事,你做事就不能上點心……會不會是被耗子拖去了。
霍麻嚇得滿頭冷汗,連聲說這么值錢的東西我怎么敢亂放,就是在柜子里呀。你說是被耗子拖去了,耗子別的東西不拖單單拖布票?再說了,咱們家窮成這樣,哪里來的耗子?
兩口子翻箱搗柜半天,卻怎么也找不著。
突然,霍麻道,啟明我聽人說咱們不在這兩天大姐又來過,是不是媽把票偷去給大姐了?
廖啟明聞言就惱了,罵老婆你說什么,你說我媽是小偷,你放屁。再說,再說,老子打死你。
說到氣憤處,就錘了霍麻一拳。
霍麻不依,和身撲上,說,你媽就是小偷。這些年,從咱們家偷的東西還少嗎,柴米油鹽,只要她拿得動的,都朝大姐家搬。
廖啟明說那是我大姐,大姐日子過不下去,我做兄弟幫她又怎么了?
霍麻說她日子過不下去,我日子還過不下去呢,你就不心疼心疼我,廖啟明,今天我跟你沒玩。
兩口子狠狠地吵了一架,冷戰了好幾天才和好。
下來之后,霍麻還是不服氣,又問六婆婆,說媽,那布票是我們給小勇做棉衣的。小勇都凍成那樣了,城里的冬天冷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