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林沖的,便蒙面揍了他一頓,不慎打折了他的一條腿。
質問他是誰,他說他叫陸淺,后來徐子凌問過林沖,林沖說不認識叫陸淺的人,徐子凌便當他是一個碟子,沒再理他。
不曾想再次見到了他,于是徐子凌悄悄跟著他走了一會兒,發現他竟然堂而皇之的走進了林府,還與林娘子見了面,觀其與林娘子平淡交談的模樣,似乎是府中常客。
他一路上賊眉鼠眼的動作卻是引起了徐子凌的警覺,等他離開林府后,徐子凌暗中跟隨了他一陣,發現他沿著街道走了幾圈,最后竟走入了太尉府。
后來徐子凌在林娘子那兒得知了他原來叫陸謙,是林沖多年的好友。聽了林娘子的話,徐子凌雖對他放下了戒備,但還是留了個心眼。
今天一早,林沖滿臉興奮的叫醒了徐子凌,說是要帶他去看看大宋禁軍武裝訓練的盛況。徐子凌本不想去,卻是拗不過林沖,被他硬生生拽著去了城西的校場。
到了校場,禁軍威武的風姿也確實讓徐子凌刮目相看。
步兵們穿著厚重的步人甲,舉著長槍大盾,每走一步,都會發出整齊有力的腳步聲。約莫五百人的方陣不斷變換前進方向,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方陣中央的小校每每下達命令,步兵們便迅速反應,收槍舉盾,出槍收盾,都能有條不紊。
甚至連另一邊的弓弩兵也穿著扎甲,氣勢如虹。宋朝的主力部隊,便是弓弩兵,弓射速快,但射程稍近,殺傷力也有所欠缺;弩射程遠,且穿刺力強,但裝填緩慢。宋軍讓兩者相互配合,組成了具有不俗遠程打擊能力的弓弩隊。
戰場之上,力氣最大的,往往是弓兵,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力氣來引弓搭箭。
這些弓兵隊伍給徐子凌的感覺,才是最為震撼的。他們個個膀大腰圓,輕描淡寫間拉開那八斗之弓,仰弓搭箭的威武氣勢更是讓人心神激蕩。縱是他這種身法敏捷的一流武者,在這種軍隊射出的箭雨中,估計也只能倉皇逃竄。
拱衛京都、防戍邊關的禁軍,果然不是地方官軍所能比擬的。徐子凌見過江寧和鄆州的地方廂軍,其綜合素質與禁軍天差地別,與梁山部眾倒是不相伯仲。
看著一臉驚訝之色的徐子凌,林沖笑道“現在明了我大宋禁軍的軍威了吧,輸遼、金幾何?”
徐子凌感慨道“若都是這般軍備軍容,當可立于不敗之地。”
林沖又是驕傲的笑了幾聲,他雖只是教頭,不掌兵權,但這軍隊強大的盛況,他亦與有榮焉。
“有此等軍隊,何愁大業不成吶!所以聯金伐遼之事,我心中也是支持的。”林沖嘆道。
看完校場中的三只軍隊,徐子凌驚嘆之余,也有些疑惑,問道“林師兄,怎沒見騎軍?”
林沖長眉微動,答道“我大宋擅長以步軍對抗騎軍,所以沒有訓練太多騎軍。”
這倒是讓徐子凌有些訝異,他在北方長大,自然知道騎兵的優勢所在,不曾想宋朝竟不大量訓練騎兵。
于是他又問道“遼、金都是騎軍居多,在野外戰場上,大宋若是沒有騎軍牽制對方騎軍,那是戰是和,是去是留,不都由對方說了算嗎?”
林沖聞言,對徐子凌能有如此見地頗為欣慰,但對騎軍之事也頗為無奈,嘆息道“子凌你有所不知,我大宋建國初期,便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及河西走廊的養馬地,馬匹匱乏,使我大宋想要訓練騎軍變得無比困難。所以這也是太宗皇帝兩次北伐,神宗皇帝五路伐夏的原因之一。”
聽了這話,徐子凌恍然大悟,他對地理方面的知識,也確實懂得不多。此時知曉,難免唏噓一番。
看徐子凌開悟的模樣,林沖又道“子凌雖年幼,但懂的卻是不少,武藝也非同一般,何不投身軍旅,以期建功立業呢?如今也正是伐遼的大好時機啊。”
徐子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