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知府顧安得知女兒的傳信后,以清查通緝犯的名義封閉了城門,派出杭州常備軍在城中搜查了兩天,沒有得到有關摩尼教的任何信息,最終迫于壓力,下令打開了城門。
但他也已得悉摩尼教在周邊縣城、村莊大肆傳教的消息。急忙將各方消息羅列后一并送往汴梁,交由蔡京,希望能引起他的注意,將摩尼教在江南宣揚教法的消息傳到皇帝那里去。
自唐武宗滅佛運動后,從五代時期的各國到如今的大宋,對于宗教的管理都是極其嚴苛的,但凡教義與治國理念相悖的宗教都受到了打壓,許多教會因此轉化成了地下教會。
摩尼教便是其中一個。后來天子趙佶看到顧安的信件后,下令禁止百姓信仰這種“魔教”,但凡傳教者,抓到一律押送至大理寺關押。
此時的汴梁,已經收到了高俅戰敗的消息。但天子趙佶卻沒有按當初所言賜死高俅,只是降了他的職,罰了他的三年的俸祿。對于趙佶來說,懲罰罪臣并非當務之急,梁山叛賊一日不除,他就如鯁在喉。
朝議上,童貫上奏請求派出西軍前去剿滅梁山,蔡京一干人俱是秉著支持態度,趙佶也覺得此時只有西軍能一舉剿滅梁山,便準備下令讓童貫率西軍前去平反。
然而就在趙佶正要下令之時,新晉太尉宿元景站出來說道西軍乃是北伐骨干,如今梁山賊寇連勝朝廷兩番之后,勢力不可同日而語,西軍前去或可掃平叛亂,但損失必然不會小,對北伐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他主張派遣使者招安梁山,認為梁山賊眾多是貧苦百姓,因貪官污吏的官員欺壓才上山落了草,只要許之以官職、俸祿,必能使其接受招安,既可免去一場兵禍,又可為朝庭新增一支勁旅。
百官聽了他的話,也覺得頗有道理,太宰鄭居中、樞密院執政鄧洵武當即勸諫趙佶依宿太尉之計行事。
趙佶雖然有些不太愿意招安,但也知道招安的收益遠勝于征剿。便下令派遣使者前往梁山商量招安事宜。
宿太尉是計策的提出者,當即站了出來,請愿作為使者前往梁山。最終被趙佶以“太尉高居尊位,怎可屈身賊窩”駁回了他的請愿,讓他派部下官吏前去即可。
汴梁城里風起云涌,梁山上也是很不太平。
前幾日傍晚,晁蓋、宋江攜大勝之師返回梁山大寨,路過一小路時,陰影處忽然射來偌大一只箭矢,晁蓋躲避時慢了半拍,被射中了頸部,身死當場。
待宋江及周圍頭領反應過來時,陰影中的人已乘一匹快馬奪路而逃,速度之快眾人望塵莫及。
當時梁山眾將士正處于戰勝朝廷的喜悅當中,晁蓋死亡的消息無異于一盆冷水潑在了眾頭領臉上。眾頭領紛紛揚言定是朝廷搗鬼,要為晁天王報仇。
晚上,安頓好晁蓋尸身后,宋江拿來了射死晁蓋的箭矢交給眾人察看,只見上面寫著“史文恭”三個字。
有些南方來的頭領不知道史文恭是誰,以為是朝廷的將領,待到花榮出來解釋了一番,才知道是曾頭市的教師。但曾頭市與梁山素無瓜葛,又遠在凌州,為何要刺殺晁天王呢?
這時一名位名叫段景住的小將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為眾人解開了疑惑。
原來段景住曾在北方外族人手中盜得一匹寶馬,名喚照夜玉獅子,本要將它送給晁蓋當作進身之報,卻在路過曾頭市時,被曾家五虎劫了去,后晁蓋令人去索要時,被曾頭市亂箭射了回來。
而曾頭市得罪了晁蓋,又見梁山越發興盛,怕晁蓋領兵去討,于是兵行險著、劍走偏鋒,索性派人潛藏于暗中,伺機刺殺晁蓋。但或許因為心急的緣故,那史文恭竟忘了更換箭矢,將帶有名字的箭矢射了出來。
即使眾頭領不完全相信段景住的一番說辭,但眼下也似乎只有這樣才說得通,不然憑白無故史文恭為何要殺晁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