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守義見到顧青竹送來的茶餅,條索清晰,表面深紫泛光,不由得驚訝,他做了多年掌柜,見過的好茶,品過的好茶,不計其數,這般完美的,卻不多見。
尤其是這樣的茶餅是一個十幾歲女孩子初次制出來的,更是稀罕,韓守義老成持重,面上雖是不顯,心中卻暗暗贊許,這姑娘不僅聰明靈透,一點就通,還很能吃苦,有不服輸的勁兒。
她的茶葉好,茶餅又制的無可挑剔,韓守義給的價格自然高,隨后,顧青竹接連又做了夏茶和秋茶,收購價格雖不及春茶,但勝在量大,故而有不錯的收益。
村人很快發現,顧青竹背出去茶餅,背回來糧食,還送青松讀書,眼見著她的法子行得通,有大膽的,也跟著學,但到底晚了一步,錯過了最后一季茶市,寒露后的茶樹不宜過多采擷,故而,這一年,誰家都沒顧青竹掙得多。
今年,顧青竹一早就盤算過,想要掙出阿弟的學塾束脩,大半還得靠春茶,因著夏茶秋茶雖采得多,但價錢不及春茶,她一直記得慕明成一句話,那就是早,早采茶,早制茶,早賣茶。
滿懷希望的顧青竹,得空就在茶園旁的山泉小溪邊清洗了制茶工具,放在陽光下晾著,又把窩棚里里外外打掃干凈,將冬天修剪下的茶枝桑條搬出來曬。
顧青竹每日忙忙碌碌為春茶上市做各種準備,不經意間,柳條染上了嬌柔的嫩綠,野桃花打起了一溜明艷的花苞,地里的青菜一夜竄出了薹,某一天,青英挖到了肥美的薺菜,顧家坳人的晚飯桌上漸漸有了一鍋野菜糊糊,或一屜野菜包子。
春天悄然來臨,在無聲無息中,一點點將單調的灰白色更迭成她獨有的新生色彩。
忽一日半夜響了一聲炸雷,瞬間下起了瓢潑大雨,顧青竹被風雨之聲驚醒,一骨碌坐起來,數數日子,突然發現,再過兩日就是驚蟄了。
夜雨來得急,去得也快,第二日太陽很早就躍上了山坳,陽光普照,顧青竹熬了苞谷粥,將昨晚剩下的面餅熱了熱,就著咸蘿卜干吃了一碗后,扛著鋤頭,背上竹簍出門了。
地面依然潮濕,而茶樹上的雨水,已被暖融融的日光悉數收了去,那些被滋潤了一夜的芽苞終于破壁而出,顫巍巍探出一點點嫩尖兒來。
顧青竹家的茶園位于南邊向陽的高坡上,早上太陽剛出,整片茶園都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除了老天爺賞的雨露霜雪,顧世同當年還特意從山中引了一路泉水繞茶園而過。
顧青竹這些年一心撲在茶園上,不僅茶樹伺候的好,連淌山泉水的水溝,每到冬日農閑時,她都要清理,這有兩個好處,一來保持了水的潔凈,二來水底腐爛的枝葉泥土可以做茶樹的肥料。
陽光充裕,雨水豐沛,人勤肥足,顧青竹家的茶樹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歷來比旁人家的早日出芽,若照今日情形,天氣持續晴好,要不了幾日,就該準備采茶制茶了。
桑園里的芽苞鼓脹脹的,看著喜人,顧青竹又去竹園轉轉,自打上次逮著顧二妮教訓了一頓,二嬸家似乎消停了許多,竹園里再沒有少過筍。
顧青竹哪里知道,朱氏是被他們那日挖筍閃爍飄渺的光亮嚇破了膽,后來窩在灶間睡了一宿,著了寒涼,大病一場,整日神叨叨說是王氏要來索命,害的吳氏問顧青竹要二月口糧時,都沒敢鬧,她自個病愈后,更不敢一個人半夜進陰翳的竹園。
昨夜雷雨催發,急不可耐的春筍,已經探出了黑茸茸的腦袋,這些正當時的筍都是要長成大竹子的,顧青竹按著竹林生長密度,砍伐成竹的先后秩序,去弱留強,著手挖弱筍、病筍、小筍、歪頭筍,這些筍成不了材,還會傳染病蟲害,倒不如趁鮮嫩腌制成酸筍,這是一道一年四季可食,百搭不厭的食材。
竹園里最后一批筍要等過了清明,那時發的筍長不大,統統不能留,鮮食口感比較老,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