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這么一說,你還是萬事小心些吧。”招娣也說不出了所以然來,只是好心提醒道。
“嗯。”顧青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鄭招娣趕著去挖野菜匆匆走了,顧青竹將小籮里的雞蛋遞給大丫。“我家里有的,你還是留給青英吃吧。”顧大丫推辭不要。
“你家的雞蛋,你娘都攢著到鎮(zhèn)上換錢還債了,當(dāng)我不知道呢,昨兒多虧你和青山哥及時趕到,幸好他沒事,如若不然,我這心里實難過得去,這幾個雞蛋給他補補吧。”顧青竹不容分說,將小籮塞到大丫手里。
“那那我就替我哥收著了。”大丫吸了下鼻子,不再謙讓。
吃了午飯,顧青竹將院里的枇杷揀熟的采了些,讓青英給幾家送去嘗嘗,她自個到山邊上挑了一擔(dān)黃泥回來,將雞窩全拆了,重新壘。
“青竹,你這是干啥呢?”顧世根的老婆徐氏剛巧路過,好奇地問。“這雞窩還是我爹在的時候壘的,昨兒下了一天一夜雨,里面都濕透了,我拆了重建,免得夏天雨大把雞淋生病了。”顧青竹剁了些茅草和黃泥揣在一起,正用力攪拌。
“你根叔在家呢,要他來幫忙不?”徐氏還記得上次顧青竹允她筍皮的人情。
“不用,謝謝徐嬸子,一個雞窩,我一會兒就干完了。”顧青竹拄著鐵鍬,抹了下額頭上的汗說。
“那行,要幫忙就說話,甭客氣。”徐氏說著,離開了。
顧青竹忙了一下午,終于壘了個新雞窩,比原來的又高又寬敞,在里面鋪上軟和的茅草,做了一個專門下蛋的窩,幾只公雞母雞像君王和王后似的,進進出出視察了好幾次,仿佛十分滿意,咯咯咕咕叫個不停。在外面玩了一下午的青英,回來見著新雞窩,十分意外,她身子小,甚至可以爬進雞窩里待著,顧青竹見她調(diào)皮,并不生氣罵她,只笑著看她鉆進鉆出,自娛自樂。
第二日一早,顧青竹將小妹交給孫氏代為照顧,她自個和大丫及秦氏一起出山賣繭子。
南蒼縣的蠶市,從小滿開到芒種,只有短短的十五天時間,所以十里八鄉(xiāng)的養(yǎng)蠶人都卡著這個時間點出貨,而且越早賣,價格越好,因為越往后,收繭人好繭子見多了,尋常一般的很容易被壓價,而且,外地收繭人一旦收足想要的份量,就會坐船離開,本地的價格后期自然還要回落一些。
待顧青竹三人趕到東市,正是蠶市最火爆的時候,這里還像春上收茶時一樣,各家搭著臨時的帳篷,伙計在門口賣力吆喝,只是收購的貨品由春茶改成了蠶繭。
三人并沒有急著出手,而是在各處轉(zhuǎn)轉(zhuǎn)打聽行情,今年的蠶繭價錢不錯,一級甲等能賣一百一二十文一斤,其他等級的依次低下去,最次的也有八十文一斤,比往年還好些。“顧姑娘!”正當(dāng)顧青竹三人東張西望的時候,迎面一個帳篷下,一個嬌美窈窕的女子向她們招手。
“譚大小姐?”顧青竹向她走過去。
“你這是來賣蠶繭的?不如賣給我呀。”譚子衿給三人讓座,伙計拎了一壺茶過來。
“您不是開繡品鋪子的嗎?怎么改收蠶繭了?”顧青竹有些奇怪地問。
“以往我鋪子里的綾羅綢緞都是從蘇杭那邊購進的,可今年春上價錢連漲了三回,繡品越好,反倒越不賺錢,為此,我打算自個開家織坊,先收購一批蠶繭再說。”譚子衿并不隱瞞,淺笑道。“我們不挑買主,只要價錢合適,賣誰都一樣的。”顧青竹嘴角微揚道。
“我這里的價錢,你只管放心,不會比外面的低。”譚子衿說著,沖后面揮揮手,“讓俞管事來看下蠶繭。”
一個中年男人小跑著過來,仔細查看了三人背簍里的蠶繭,顧青竹和秦氏的蠶繭個大色白,評的都是一級甲等,而顧大丫的中號繭子有點多,只得了一級丙等,要少十文一斤,顧大丫有些失望,想換一家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