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山一見她回來,便告訴她,有個怪人用一塊銀子買一碗餛飩。
“這有啥的,這世上愁錢花不掉的膏粱子弟多的是,他既要買,你賣他就是,且安心收著吧。”顧青竹不以為然地說。
青英玩累了,招娣背著她和青松回去,顧小花和方玲明兒還要做工,她們吃了碗餛飩也回織坊去了。
過了會兒,游人如同退潮的海水一般,蜂擁到餛飩攤前,顧青竹雙手飛快地動作,又有顧青山和方奎在旁邊幫忙,方才應付了這一撥人流。
展會里的人比他們預想的還要多,直到餛飩攤上最后一個饅頭賣完,還有很多人來詢問有沒有餛飩,顧青竹只得說抱歉了。
此時已是一更天,收攤回到面館,眾人又心情澎湃地等待數錢的時刻。
今兒自然比昨兒更多,除了那一粒碎銀,足賣出一千三百二十文,這可是開張以來,賣得最好的一天,加上碎銀,和面館的日常收入,約莫快有三兩銀子了。
眾人聽了這話,明顯一呆,一天進項三兩銀子,在顧家坳,除了年底賣羊,平日里,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青竹,咱明兒還到哪里去擺攤?”顧大丫抓著她的胳膊搖了搖。
“明兒燈彩展會就要結束了,觀燈的人少了,但匠人和商戶的管事還有一些的,他們要拆帳篷搬走,再賣一日也無妨,以后日常可到碼頭上賣,逢著東市開市,比如馬上要收棉花了,都可以去擺攤。”顧青竹淡然地笑。
顧大丫微微擰眉:“青竹,你為啥這樣說,以后,你不和我們一起嗎?”
“對呀,我明兒打算帶青英回顧家坳了,你們在這里,好好做,還上欠債不成問題,以后說不定還有大成就呢。”顧青竹面色不改,笑如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