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呀。”顧青竹托著腮幫子,愁眉不展,“要不然……和離?”
“呸呸呸,胡說八道!”聞言,鄭招娣變了臉色。
顧青竹的想法實在太大膽了,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棒槌捧著走,哪個女孩子成了親,不巴望著夫妻和睦,白頭到老?她倒好,還沒嫁,先想著分。
雖說大黎國并無律法規定女子不可和離再嫁,但這到底不是體面的事,若是高門大戶里鬧和離,必定會被市井恥笑,倘是鄉下姑娘,那更不得了,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顧青竹倒是淡然“我是個山里丫頭,與將軍之子本就是云泥之別,我爹結這門親,不過是成全將軍的報恩之心,那一位不知是個什么人物,若是位博學君子,我自與他好好說,好合好散,全了長輩情義也就罷了,若是個不講理的,我豈能受他欺負,自然更不能留下了。”
顧大丫扳著指頭數了數“打正月初八到清明,滿算也沒有多少日子,你咋知道人家好不好的?”
“這有何難,像個法子試試不就知道了。”顧青竹笑得狡黠。
鄭招娣擔憂道“只你鬼主意多,我倒覺得炒茶和成親,也不一定要非此即彼,不能兩全呀。”
顧青竹擰眉皺鼻子“戲文里不是常唱,一入侯門深似海,我這一嫁,若不和離,可就一輩子困在高墻里了,那些個規矩必定嚇死個人,想想都不得勁!”
三人正說著,就見顧世同肩上搭著搭袋走進來,笑瞇瞇地說“哎呦,大丫,招娣,你們來了, 五年不見,都是大姑娘了。”
“世同叔好!”顧大丫和鄭招娣站起來行禮。
“你們一處玩,青竹,你多拿些吃的給她們。”顧世同連口水都沒喝,說著轉身進了自個屋子。
顧大丫看著他的屋門緊閉,好奇地說“世同叔這是忙啥呢?”
“我爹最近經常出去,問他做啥也不說,神叨叨的,我猜不外乎是親事的事。”顧青竹做了個鬼臉道。
她的話引得另兩個姑娘掩嘴竊笑。
顧世同回來了,她們也不再說那些荒誕的事,只揀歡喜的講,三人吃著烤熟的花生芋頭,笑笑鬧鬧玩了半日。
臘月初八,顧家坳人都習慣到慈恩寺討一碗福粥喝,不僅顧家坳人,其他村寨的山里人都會去,這些年,慈恩寺香火愈盛,甚至連翠屏鎮和南蒼縣的人也會結伴上山,以至于慈恩寺廚房里的師父半夜就要起來熬八寶福粥。
等到顧青竹一家子和村里人上了山,第一鍋粥剛剛出鍋,熱氣騰騰,混著紅豆、花生、黃豆、紅棗、蓮子等食材的雜糧粥,香氣四溢。
福粥其實是叫佛粥,山里人口口相傳,以訛傳訛叫岔了,或許是福粥更符合人們祈福的愿望,久而久之,福粥的叫法就傳了下來。
慈恩寺多靠香客捐贈,故而福粥用料年年不一樣,主要還是看廚房一年里還剩下些什么,湊出七八樣一同熬煮成粥。
寺里設了四個施粥的地方,每一處都排著長長的隊,足等了半炷香的工夫,才將要輪到顧青竹。
就在這時,突然斜刺里跑出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頭,穿一身粉色綢面襖裙,大咧咧搶在顧青竹前面,脆聲道“給我一碗!”
“咦,哪家的小孩兒,到后頭排隊去!”不待顧青竹說話,后面等得心焦的婦人就開始不滿地嚷嚷。
小丫頭倒是不怯,揚眉哂笑“不過是一碗粥,又不少你們的,急什么!”
顧青竹被她的傲慢氣笑了“你這話說的讓人聽不懂,誰怕少一碗粥,大家都是排隊等福粥,偏你等不得,若是好好說話,我讓你先得一碗也不是不可以,可你非這般掐尖要強,那就老老實實后面排著去!”
“對對對,我們都在寒風里等了好一會兒了,憑什么要讓你先得呢。”后面的婦人哄鬧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