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商會的時候,都是簽字畫押的, 各家也出了人,組成了督價組,專門防止那些損害大家共同利益的人和事。
僵持了三天,東市片茶未賣,最終還是商會贏了,茶商再不能像以前那樣亂砍價。
顧青竹剛忙完秋茶,就收到一個好消息。
顧青松通過了鄉試,雖仍舊是第二名,但十四歲的舉人,也足以震驚南蒼縣寧江城了。
一般來說,考中了舉人,基本上就有了做官的可能性,顧世同再出門看診,他的稱呼就變了,從顧大夫變成了舉人老爺的爹。
顧世同每月都會來看念平和念安,說起這稱呼,還現學給顧青竹聽,雖是抱怨的,可語氣里卻是藏也藏不住的歡喜。
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連帶著三生茶館的生意更加火爆,與慕明成套近乎的人也更多了。
顧青松爭氣,顧青竹也就安心了。
外間的喧囂繁華,似乎與她無涉,她只想在山莊上過她安穩的日子,除了看顧兩個小孩,就是照料茶園,兼顧一大家子的生活瑣事。
隔年四月,顧青松順利通過會試殿試,以十五歲小小年紀進了翰林院,從庶吉士做起。
翰林院是朝廷儲備文臣的地方,更有傳言說,庶吉士是每個良臣必經的踏腳石。
與顧青松同批進翰林院的,有五六個人,來自天南海北,而他很幸運,在這里遇見了故人——蘇暮春。
慕家在京城的那座錢莊,現在還開著德興藥行分店,慕明成特意修書一封,讓藥行管事安頓好顧青松的吃住,還專門派了個機靈的小廝照顧他的起居。
時間過得飛快,在偶爾接到一封慕錦成平安信的等待中,念平念安長大了,滿了周歲,兩個孩子雖生得極像,可性格脾氣卻完全不一樣。
念平好動,除了吃飯睡覺,半刻也不能閑,自打會說會走后,到處亂跑,眨眼的功夫,就能老母雞變鴨,弄得兩個乳母都看不住他。
而念安特別安靜,斯斯文文的,他喜歡聽故事,慕婉成常來給他念話本子,所有聽過的故事他都記得,若是念重了,他就會不停地叫:“小姑,小姑。”
慕婉成不得不驚嘆他的記性實在太好了。
幾家來吃滿月酒時,舊事重提,再次問起炒青技藝的事。
自簽訂契約到今天,已經過去快兩年時間了,慕家用賣茶掙下的錢,在寧江城又買下了不少鋪子,雖沒有當年百多家鋪子的盛況,卻都是慕明成仔細甄選過的,不求大而全,只在乎盈利多少。
這些,都是他們親眼所見,不過兩年,慕家就靠茶,漸漸起死回生。
這讓誰心里能坦然處之,心平氣和地等待三年之期。
經過深思熟慮,顧青竹與全家人商量后,決定將炒青技藝傳播出去,這也是茶馬司季麟一直想要促成的。
他已經登門來提過一次親,被宋允湘以尚居喪中,不宜談婚論嫁為由拒絕了,不過,他也不氣餒,畢竟,她拒絕的理由,并不是他不夠好。
不過是時間問題,他有耐心,有信心,也等得起。
顧青竹盤算著明年下半年要辦好幾件喜事,慕明成和譚子衿,季麟和宋允湘,還有莫天林和二巧,另外,韓秋生和熊吉的親事也該排上日程。
若是慕錦成能回來,她就能省些心。
盼著,盼著,風雅集上終于有了征南大軍凱旋的消息。
得了準信兒的謝瑩,第一時間來告訴顧青竹,山莊上,立時沸騰了,老鴉嶺人奔走相告,無不歡喜異常。
慕紹臺叔侄二人一去近三年,盧氏和羅霜降日夜盼著,幾乎沒有真正展顏的時候。
因慕明成要管理各處鋪子,為方便起見,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南蒼縣,如今慕家生意蒸蒸日上,他曾好幾次請求寇氏搬回松芝院住,但都被寇氏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