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郡位于寧州以西,是與通州交界之地,和經義郡又隔了三百多里路。
不得不說,這大燕王朝真是地大物博,這一路下來,真是把陳子謙顛的,沒暈車都變暈車了。
幸好是不急著趕路,加上隊伍人多不便,一天下來也就行進個七八十里而已,這還是沿途到處打聽名人軼事耽擱的緣故。
另外陳子謙也想多看看沿途山水環境,順便把地圖也一并整理整理。
畢竟將來是要帶兵打仗的,在各方面條件都極為落后的情況下,掌握地理優勢,那是能占據諸多有利先機的。
同時這一路上流寇山賊也是多不勝數,好幾次被人擋住了去路,跳出來就蹦出一句:“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我特么……”
陳子謙對山賊土匪絕對是不客氣的,大活人有手有腳的,干點什么不好,非要出來干這殺人越貨勾當?
實在不行就不能去投軍嗎?
再不行能不能把口號改改,一路下來全是一個調調,現在的山賊都這么沒創新意識嗎?
當然,這些話陳子謙肯定是不會隨便亂說的,畢竟隊伍里還有一百多號流寇呢。
另外打下山寨他也不會下令屠殺,有屬性不錯的人物還是會恩威并施拉攏一番,只有那些真正以打家劫舍為生、手上沾滿鮮血的方才施以重罰。
當是為民除害了,不過除完害必須提著首害人頭去附近村鎮轉悠一圈。
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的,那不符合陳子謙這種唯物主義的人設。
家家戶戶貢獻點土雞蛋土鴨蛋啥的,那不是很應該嗎?
可以的話,順便四處散播散播陳子謙為民除害的美名。
真香啊!
眼看著隊伍從原本近兩百人,一路擴展到三百七十多人,猛將還多了四位。
這猛將的武力還都是在75點以上的,其他智力統帥什么的,回頭讓他們跟著方長平和林小刀多學習就是,搞不好還有機會混成名將。
創業初期嘛,全面工作都得抓,手上有錢怕什么?
五天后,隊伍終于走完這三百多里路,來到城高墻厚的上饒郡。
到了這里距離通州老家就更近了。
隊伍還是像之前那樣化妝成商人,因為三百多人太過招搖,還特地分成了三隊,讓方長平和林小刀各帶一隊進城,就在上饒郡先安頓下來。
城里驛館,陳子謙和方長平林小刀坐在大堂里吃肉,沒多久樊忠也安排好手下趕來匯合。
四人坐在這里一邊聽著各地來往的新鮮消息,一邊規劃著接下來打算。
時局上倒是和陳子謙判斷的差不多,北方被叛軍攻占后,首要任務自然是鞏固地方。
其次入侵中原首先就要經過寧州,這里又多士族,為了能多拉攏一些人才,唳王那邊肯定也是派人多方游走。
這是個過渡期,待士族問題解決之后,叛軍勢必會以北方為根據,一路長驅直入,殺進帝都。
各地諸侯甚至提前就替叛軍把進犯路線規劃好了,沿途能撤走的已經開始陸續撤走,不能撤的也就裝裝樣子。
到時候隨便打兩下就佯裝不敵棄城而逃,只要不損害根基,諸侯們都樂的叛軍把動靜鬧大一點,就等朝廷堅持不住,下詔讓各地諸侯帶兵進京勤王。
當今皇帝對唳王攻占北方一事兒,至今還蒙在鼓里。
而把控朝政的方士一黨,眼下照樣是該吃吃該喝喝,全然沒意識到大軍已然壓境。
當然,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也不全是庸碌之輩。
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士族官員們跳的最歡,甚至還和平時看不上的大將軍潘林一黨同仇敵愾起來,聯名聲討方士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