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典冀通也離開后不久,策論評的品鑒則來到了**階段。
臺上幾位士族代表人物,對一眾學子的策論都已經品鑒完畢,七人聚在一起交頭接耳,顯然是在討論最佳的幾部策論。
一眾學子都緊張注視著高臺,其他人也都耐心等待著,最后由經義太守陸超然統一公布眾人成績。
他逐一點名,并將幾位士族代表的評價高聲公布于眾,多是些勉勵和肯定的話,最后才話鋒一轉道:“在諸多文章中,此番策論有兩卷頗為新穎,其一乃江陵簡氏簡光華所書策論《備戰守策》,其二乃上杭譚氏譚文昊所書策論《貴粟疏策》,此二論貼合時事,列舉諸法皆可以證,實屬一等?!?
陸超然話音落下,底下一眾名士才俊立即交頭接耳起來,都按捺不住想聽一聽這策論內容。
陸超然笑吟吟的也不著急,抬手壓了壓現場氣氛,又將書寫這兩卷策論的簡光華和譚文昊召到跟前,對兩人的才華給予了肯定,并將書卷交還兩人,示意兩人可以下場與列位名士才俊對策。
那名叫簡光華的青年頗為自負,得到名家大師的肯定后,拿著策論便當先下場誦讀起來:“夫當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于今,而將見于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后將有所不可救……”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篇策論主要講的是寧州目前處境,大體意思就是寧州的百姓只知道安樂不知道危難,現在若不及時醒悟,將來大禍臨頭便無法挽救。
整體來說確實挑不出什么毛病,寧州目前也確實是上下安定,但天下大亂已然不遠,寧州周邊現如今更是戰火頻頻,境內亦有好幾支義軍突起,亂象已顯,若不盡快整軍備戰,而只知眼前安樂,將來必定大禍臨頭。
總的來說,這簡光華的策論便是主張擴充軍備招兵練兵,如此一來,寧州兵強馬壯了便可確保長治久安。
這篇策論聽起來沒什么毛病,也確實符合實際情況,但文人總有些喜歡雞蛋里挑骨頭的,很快就有人跳出來爭辯。
簡光華信心十足,面對挑戰不僅沒有絲毫怯懦,反而越戰越勇,簡單幾個來回便將一眾反駁者辯的無言以對。
只是可惜,跳出來的都是些小嘍啰,爭辯的點也都是不痛不癢,沒掀起什么波瀾便又陷入平靜。
簡光華對此還有些不太滿意,想當初王子博可是連辯多位名士,博學古今之名便是由此而來,可他這篇策論亦不差于人,為何就沒幾個人出來點評爭辯?
簡光華不甘平淡,走到一眾名士才俊前方,拱了拱手還想主動討教,其中一名老者卻不耐煩的揮了揮手道:“《備戰守策》既已評完,那就請譚公子談談《貴粟疏策》吧。”
簡光華話到嘴邊,一下就被噎了回去,有心主動討教,現在有長者出面發話,他卻只能拱手退到一邊。
這下可就苦了譚文昊了,他本就自卑,現在還要當著這么多名士才俊的面朗讀所寫策論,整個人頓時不受控制的顫抖起來。
“譚公子,請吧!”簡光華走到譚文昊身邊,一臉輕蔑的說道。
他的策論能被評為一等那是實力,可這個黑乎乎的鄉巴佬憑什么也評一等?
我在亂世統領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