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但駱太白始終覺得這都太過順理成章,順的讓他感到反常,這才導致他緊咬著巴山縣不放。
陳子謙了解這些情況后表示理解,點頭點頭道:“不管懷化現在具體是什么情況,起兵勢在必行,等到時大軍壓境之后再看吧,他章江珂再能掐會算,還能比荊策年更難纏不成?”
“主公說的是!”駱太白松了口氣,有陳子謙幫忙兜底,倒是不在那么較真。
“讓你準備的五萬兵馬準備的怎么樣了?”陳子謙隨口又問,這才是此番動兵的關鍵所在。
駱太白一臉嚴肅道:“近期受散兵游勇襲擾,永安諸縣不少人家破人亡,卑職臨時決定,從各縣分別征招三千青壯,以解各縣民政壓力,目前十縣共有三萬新兵入營,加上右都尉駐防玉門山和安邑的兩萬兵馬,五萬兵馬已經齊備。”
“這么多新兵?”陳子謙微蹙著眉頭,這是去征戰不是去打秋風,都用新兵肯定不利于排兵布陣,到時損失必然極大。
駱太白對此早有安排道:“主公放心,這三萬新兵卑職都做了安排,其中一萬五交由左都尉于虎盤山操練,換下近期負責圍剿散兵游勇那一萬五千兵馬,真正的新兵只有一萬五而已,跟隨主公征討懷化應該不成問題。”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如此甚好。”陳子謙松了口氣,只是一萬五千新兵就好辦多了,全部打散分配到舊編制里,由老兵手把手帶,問題不大。
和駱太白接著又研究了一會兒進軍方略,此番征討懷化,由陳子謙親自統帥,麾下由駱太白為軍師,林小刀為主將,五萬大軍擇日便可兵出玉門山,直取懷化境內般陽縣,繼而一路向南,奪巴山,取懷化。
只有三場硬仗要打,不出意外的話,一個月之內便可順利結束這場戰役。
有了這些安排,陳子謙又向譚文昊了解了些情況,糧草和藥材等后勤物資都是由郡丞這邊派人準備,這些東西同樣不容有失,甚至比兵馬還更重要。
譚文昊當然也清楚兩軍交戰糧草先行的道理,這些他都已經部署妥當,可問題是境內那些世家大族對此番主動征討懷化頗有微詞,甚至準備借機想往體制里塞人。
譚文昊對此頗為頭疼,和人打交道一直是他的弱項,尤其還是要和那些精于算計的世家打交道,更是連骨頭渣都得被人啃干凈。
這次大軍征討懷化,陳子謙和駱太白都不在,作為郡丞的譚文昊就必須站出來主持大局。
陳子謙也知道這對譚文昊來說很不容易,但再困難也總要面對,不學著去解決問題,以后還怎么獨當一面?
當然,除了磨礪譚文昊之外,陳子謙也想借機試探試探那些世家,甚至可以說是給那些世家一次造反的機會。
受近期戰事影響,其實不少世家都已經對陳子謙產生了不滿情緒,這次又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挑起戰端去征討懷化,更是對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世家多為商人,而商人逐利,他們是不會管什么天下大勢,或是什么永安處境的,他們只在乎什么時候能平定戰事,繼續正常經營自家產業。
當然,太守要打仗也不是不行,好歹給他們這些商人一些保障吧?
不得不說,那些世家大族確實精明,知道從陳子謙那討不到什么便宜,便紛紛找機會往體制里安排人。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兒,而這次遠征懷化便是那些世家大族混進體制的大好機會。
正是因為如此,陳子謙才必須找機會解決這些掣肘因素,現在只是征討懷化便敢如此,下次要是征討更遠的地方,那些世家還不得聯手造反?
我在亂世統領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