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行程,人數(shù)眾多,加上武帝年事已高,行進速度無比緩慢。
有時還會停下來,打打獵。
所幸天氣一直不錯,到第十五天,進入渭南境內(nèi),經(jīng)過華山。
華山之名,最早出現(xiàn)于《山海經(jīng)》中,是中華民族的圣山,是華夏之根。由于華山險峻,極少有人登臨,此前歷代帝王多祭東岳泰山,若祭華山,也只在山下廟宇舉行大典。
武帝更不可能帶著這么大的隊伍在華山逗留。
自古華山一條路,沈夢昔登過的華山,修了棧道,加了鐵索,還嚇個半死,如今的華山,她只能想想。
不禁想起金庸的華山論劍,那時,已經(jīng)修了華山路。
她拿出玉笛,吹了一段《世間始終你好》,簡兒說好聽,要再聽一遍。
李隆基爬上車,和簡兒坐在一起,跟著聽,聽完說,想去登上華山,沈夢昔聽了哈哈笑。
沈夢昔指著華山險峻山峰,給他們講了一段《華山論劍》,聽得兩個少年豪情萬丈,忍不住跳下車,縱馬奔馳而去,激起塵土飛揚,鹿兒氣得拉下車簾。
沈夢昔沒想到的是,李隆基一直對華山念念不忘,若干年后,李隆基稱帝,會命人開鑿華山路,設(shè)立壇場。
“九天昌閭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不到一千里的路程,走了二十多天,終于到達長安。
長安,取義長治久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是隋唐時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絲綢之路的東方,隋唐大運河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國四大古都之首。
武帝儀仗要走朱雀大街,所以隊伍拐了個彎,從城南明德門進城。
馬車上了一條筆直寬闊的大路,這條路是朱雀大街的延伸,向南直達終南山。
尚儀局開始整理隊伍,奏起鼓樂,支起華蓋,擺起全副儀仗。胤兒跟李顯李旦的兒子們一起,騎馬隨著儀仗進城,所有馬車車簾則全部放下,車速放慢,經(jīng)明德門,進入長安。
明德門城門大開,有等待進城的百姓跪在遠處。
馬蹄踏踏,叩著地面,進入明德門的深長的門洞,看到城門上的門釘,撲面而來的古都氣息,讓沈夢昔的眼淚不自覺落了下來。
光線一亮,出了城門,踏上朱雀大街,大街寬一百五十米,長五千余米的大街,直通皇城朱雀門。沈夢昔目力所及之處,只是前后不到頭的儀仗,但暮年的武帝,走在隊伍的最前端,坐在高高的龍輦中,不知她的心情,是何等壯懷激烈!
整個長安城面積約為88平方公里,外郭城城墻周長約為36公里,每邊城墻各有三個城門,十二座城門兩兩相對,形成六條貫通城門的大街,朱雀大街就是長安城的中軸線,以街為界,東邊歸萬年縣管轄,西邊歸長安縣管轄。
長安城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謹,結(jié)構(gòu)對稱,排列整齊,南北11條街,東西14條街,形成110個坊,仿佛一個巨大棋盤,這對于整理控患者沈夢昔來說,十分中意。
她看著手中輿圖,找到興道坊,指給東南角鹿兒看。“我們的家,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