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史局靈臺郎周信觀測天象,發(fā)現(xiàn)有流星墜于西南方向,第二日以此為例與沈夢昔講解,說是有重要人物將死去。
沈夢昔恰好也觀測到了,她當時合十許愿讓簡兒早點結(jié)婚吧。
太子李重俊滅掉武三思一家,立即命令李多祚闖入皇城,封鎖宮城所有城門大肆搜尋韋后、安樂公主及上官婉兒,李顯嚇得腳軟,他根本分不清這個兒子會不會殺掉自己,畢竟祖宗幾代,都是這么殺來殺去走過來的。
李多祚的士兵猛烈進攻玄武門,被守衛(wèi)宮城的禁軍阻攔,雙方都有死傷。
韋后不停咒罵李重俊,她拎著李顯的脖領讓他登上玄武門城樓,李顯趴在樓欄上,看到李多祚,又氣又急,眼淚都下來了,“爾等都是朕的衛(wèi)士,朕未曾苛待爾等,為何作亂?”
韋氏在身后扶著掐他顫抖的大腿,一邊掐一邊催促,“誰殺了李多祚,世代富貴!”
李顯被掐得大叫一聲,“啊——!朕許諾,誰若殺了李多祚等叛將,朕將保他世代富貴!”
當即就有軍官王歡喜臨陣倒戈,他一劍抹了李多祚的脖子,隨后割下頭顱,高舉起來,“陛下,臣王歡喜被脅迫至此,并無反心,現(xiàn)斬下李多祚頭顱,請陛下明鑒!”
旁邊的士兵有樣學樣,圍著幾個將領一輪砍殺,李承況等叛將都被斬首。至此,政變失敗。
李重俊率領百余騎兵逃亡終南山,李顯派騎兵追趕。
李重俊心慌意亂,逃到一處樹林中,回頭一看,身邊家奴居然所剩無幾。
“人哪!”李重俊氣得大吼。
“回稟太子,想是路途中偷偷逃逸了?!币粋€護衛(wèi)低頭無奈地說。
幾十個騎兵,沒有糧食沒有水,沒有方向沒有希望,李重俊忍不住絕望地仰天長號,“老天啊!”
尾音未落,一支血箭沖天而起,李重俊喉嚨發(fā)出最后半個“啊”的音節(jié),倒地而亡,最終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殺了他。
禁軍追上來時,李重俊護衛(wèi)主動投降,獻上太子頭顱。
李顯命人將太子頭顱獻于太廟,用以祭奠武三思父子。并將頻發(fā)政變的玄武門改為神武門。
周信神叨叨地說“公主,臣的預測是對的,那終南山就在長安的西南方?!?
沈夢昔翻了個白眼。
李重俊未及下葬,安樂公主就指使御史冉祖雍誣告相王和太平公主曾與李重俊同謀,請求李顯將兩人收押詔獄。
御史中丞蕭至忠苦勸李顯“相王當年身為皇嗣,跪求則天大帝,將太子之位授予陛下,陛下今只余一弟一妹,萬不可聽信小人讒言而疑之??!”
李顯拈須沉吟,他當然知道弟弟素來寬厚恭謹,也記得初回洛陽時弟弟妹妹的多方照顧。而太平更是只知玩樂,擴宅子,建莊子,從前種出了土豆,去年又鼓搗出紅薯和玉米,推廣開來,糧食產(chǎn)量倒是增加許多。
長嘆一聲,放下此事,再也不提。
九月,改元景龍。一年兩號,實不多見。
沈夢昔尚能穩(wěn)如泰山,李隆基已經(jīng)按捺不住,悄悄聯(lián)絡姑姑,共同聯(lián)手。
借著二十二歲生日,李隆基跑到公主府討要奶油蛋糕吃,借機與沈夢昔密談。
“姑姑,三郎知道姑母手下五百護衛(wèi),實力勝過禁軍千余人,懇請姑姑垂憐,助父親脫離險境!若父親重新得權(quán),定會銘記姑母大恩,大兄和簡兒也會世代富貴榮華!”
沈夢昔聽了不語,她不敢保證自己的亂入,改動了多少歷史。這些年,她盡量不參與大事,為的是,讓歷史按原來軌跡運行,至少自己還能做個“先知”。
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史書上的事實并不多,她也萬分擔心,安樂公主或者韋后再次誣告,那毫無主見的三兄,會對四兄和自己痛下殺手。
再好的防守都不如主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