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雷音在到達外圈最外層和二的分界處時,依舊保持著附著在機構種軀體的狀態下。因為花心思制作背部電磁炮構造的緣故,史雷音對于機構種軀體的吞噬程度沒有太大的進展。
唯一稱的上進展的就是現在史雷音并不需要保持在機構種軀體外部完全包圍著一層自己的史萊姆軀體的狀態。外殼的吞噬融合已經徹底完成——現在機構種的外殼雖然結構和組成上依舊是原來的樣子,卻已經是由史雷音的身體進行模擬再現而來。在史雷音的意識控制下,這些外殼隨時可以長處利刃或者針刺,甚至是小型電磁炮之類的東西來。
外殼的分析完成最大好處就是史雷音可以改動更多的地方來讓自己有存儲那些暫時來不及吞噬融合的對象,例如至今關在肩部倉庫里的大雷光蟲。
此外,還有提前生成備用的生體彈頭。有了足夠大的空間之后,史雷音生產了大量的生體彈頭存儲在雙肩的發射巢里。
為此,機構種身軀的肩膀位置變的有之前的兩倍大小。加上背后折疊起來的兩根電磁炮管以及背心位置的等離子發射器,身體的平衡性已經有了一點問題。雖然在史雷音加重了腳底的面積以及加裝了腿部生體彈頭發射巢之后,重心方面并沒有出現問題。但是一旦移動速度過快,就會出現轉向不靈,加速失控之類的問題。
只是,尚未完全掌握住機構種身軀的史雷音并沒有辦法調整這具身體的內部骨骼結構,也無法改動動力系統和平衡系統。暫時,也只能以這個勉強維持平衡的形態前進。
石林秘境的外圈第二層與第一層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分界線。
那是一個和動物園中猛獸活動圍欄十分相似的構造。不過規模卻是要大上不少,先是一個大約五十米寬的大地陷,深度同樣五十米左右,如同護城河一般將第一層與第二層分開。而第二層的地面卻要比第一層高處近五十米,也就是說,除了少數幾個連接口之外,想要從第一層進入第二層就必須要先下降五十米到達地陷地面,然后再從地陷的另一頭,爬上垂直高度近百米的懸崖才能到達第二層的地面。
地陷中不僅有各種毒蟲生物,還有大量第一層那些肉食植物的根莖。由于地陷中陽光稀少,其中生物的攻擊欲望更為強烈,一般情況下,冒險者并不會選擇直接通過地陷進入第二層。
地陷的部分地點有被稱為連接處的通道,通常是由數根石柱構成。石柱直接從地陷下方向上伸出,形成一條斷斷續續路徑,讓人可以通過在石柱平坦的頂端跳躍到達第二層的地面。石柱之間的距離很窄,除非是特別不擅長運動的人,否則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安全的通過連接點到達對面。
史雷音并沒有因為得到能夠進行短暫滯空跳躍的機構種身軀后就得意忘形的選擇直接跳過地陷。而是在到達分界線的時候,又花費了一點時間沿著地陷找到一個連接點。
或許是達卡生物入侵的關系,這個連接點的石柱已經有幾個發生了破損,大部分石柱上都殘留著類似利爪的攻擊痕跡,甚至有一根石柱的頂端被整個削去一層,明顯比附近的石柱要低上一些。
踩著石柱來到外圈第二層,史雷音放出馬古,同時開始觀察其四周的情況、
石林秘境的石林是從外圈到內圈全部都存在的,不過相對而言,越是內圈,石柱就越粗大,數量也就越少。
第一層的石柱間隔相當于深山老林的話,第二層的石柱間隔就約等于校園小樹林了。
更大的石柱間的間隔也就意味著更方便大型生物的行動,而根據謝菲爾德通過馬古傳來的情報。石林秘境從第二層開始就擁有相當于獅虎級別的大型生物行動,并且也已經投放魔物在其中。
不過顯然,受到達卡生物入侵的影響,石林秘境的第二層生態系統已經發生了紊亂。
剛踏入第二層最外面的時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