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尹老板這么說,何志遠立即來了興趣。.ai.這樣的技術型人才在大明朝可不多見,有這樣的人在身邊,以后尋找礦脈那就方便多了。所以他立刻就有了招到自己麾下的想法。但不管怎么說,現在先把這樁買賣談成再說。
于是,何志遠仍然不動聲色的問:“尹老板這套本領是從哪里學來的?”
尹老板自豪地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我爺爺以前就幫人尋找礦脈,不但能找煤礦,還能尋找鐵礦、銅礦等等。”
馬掌柜覺得兩人的話題又跑偏了,照這個樣子走走停停,一天也看不完這三個煤窯,牙行還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回去處理呢。所以,他趕緊拉回話題:“何公子對這三個煤窯滿意嗎?”
何志遠點點頭:“嗯,不錯!”
馬掌柜高興地說道:“既然何公子滿意,咱們就找個地方好好談談,把價錢定下來,簽了契約,辦好交割,這三個煤窯就是您的了。”
“不急,再轉轉。”
接著何志遠又向尹老板請教如何尋找煤礦的秘決。這個時代還沒有測繪和地質勘探的概念。但這些常年在外尋礦的人們,自然會有一套尋找礦脈的辦法。有些家族經過一代代的積累,還編著成,視為傳家之寶,代代相傳。
雖說尹老板不會把吃飯的秘決透露給何志遠,而且即使透露,他自認為何志遠也不可能學會。所以他還是展示了隨身攜帶的皮尺、羅盤、標桿等工具,還有他們手繪的地形示意圖。
讓何志遠驚喜的是,在那張地形示意圖上,他甚至看到了類似等高線的作圖方法,這種作圖方法,直到二百年后才在歐洲出現,可見尹老板在地質勘探與測繪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只是沒有載入史冊,不為世人所知,就這樣默默的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反倒是這些煤窯本身,沒什么讓他驚喜的地方,這里煤窯都十分淺,最深的也不過二三十丈,大部分挖到十丈左右便廢棄了。這是因為一來受限于工具水平,再往深處挖不劃算。二來黑石山一帶正好處在沂河沖積平原與西部山區的交匯處,地下水非常豐富,一般往下挖十來丈就會滲出水來,如果不及時排水的話,井里很快就沒法再繼續挖煤。
再加上這一帶煤炭資源太豐富了,讓煤老板們懶得花費成本排水,有那個功夫還不如另找一個煤窩子呢。
參觀完這些煤窯,已經中午。那些礦工們紛紛鉆出煤窯,陸陸續續地向山下的一個大院走去。何志遠問尹老板:“山下那個院子是什么地方?”
“那是我們幾家合伙蓋的一個大院,是礦工們吃飯睡覺的地方。”尹老板解釋道。
“走,下去看看。”何志遠說完便朝山下走去。
“何公子,還是不要了吧,里面又臭又臟,擠滿了那么多人......”尹老板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
何志遠沒再理會尹老板,徑直朝那里走去。
“哎,這位公子怎么連這個
也看呢?”尹老板小聲對并排往下走的馬掌柜說道。
“我哪里知道?”馬掌柜一臉無奈的說道。今天他第一次走這么多山路,上山下山累得他都快散架了。
到了院子門前,何志遠才發現這個院子四周院墻高大,墻頭上插滿了瓷碗碎片,兩扇鐵門緊閉。
尹老板來到門前拍了拍大門,從里面打開一個小孔,里面的工頭看是尹老板,那工頭才找開鐵門,讓眾人進入。
進入院中首先看到是院子里或蹲或站的三四百個全身漆黑,骯臟至極的礦工。他們每人手里都捧著一個粗瓷碗,碗里面飄著幾個油花子的白菜幫子菜湯。礦工們的手里捏著兩三個黑乎乎的窩頭,正在那里兒狼吞虎咽。
聽到聲響,礦工們抬了抬眼皮,見不是自己的工頭,便又置之不理,繼續埋頭吃著手中的窩頭。倒是幾個食堂里做飯的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