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三年臘月初十,紫禁城內閣值房內。8wav.三位閣老正值房內批閱奏折,突然李冬陽高興說道:“太好了,這莒州梁知州一下子解決了朝廷的大問題。梁知州不但是位能臣,還是一位賢臣啊!”
劉健和謝遷兩人聽到李冬陽突然如此夸獎梁知州,便同時問:“賓之,是不是梁知州又上奏折了?”
李冬陽心情大好,對他們兩位道:“首輔,于喬,你們猜一猜梁知州在奏折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請求?”
“什么請求?”兩人同時問。
“他在奏折中說,聽聞他的家鄉發生地震,縣百姓受災,無家可歸,凍餓難耐,痛哭不堪,他感同身受。作為皇上的臣子,決計為皇上分憂,為朝廷分憂,請求朝廷將朝邑及周邊的受災百姓遷往莒州暫時安置。他說莒州境內各作坊都需要工人做工,現大約需要一萬余人。按一戶五人計算,可接納五萬災民。他還說莒州有能力讓這些災民有飯吃、有房住,不會有災民因凍餓致死。”
劉健聞聽此言,高興的說:“這是好事啊,皇上正為此事發愁呢。如果莒州真能安置五萬災民,朝邑的救災壓力至少減輕了一半。”
謝遷也高興的說:“此事若成,就無須再向江南各州縣遷移災民了。梁知州此舉大善!”
李冬陽又仔細看了一遍奏折,又說道:“這道奏折還有莒州生員何志遠的簽名,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兩人一同上的奏折。”
劉健聞言撫須笑道:“這也正常,我聽說莒州何家已成當地首富,沒有他的支持,梁知州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手筆。”
隨后劉健又說道:“剩下的奏折先不批了,咱們一起見皇上去。”
“等等,這里還有他的一個奏折。”李冬陽打開奏折匆匆瀏覽了一遍,然后說道:“這是一道彈劾朝邑知縣蘇盤的奏折。”
“那就一起帶給皇上看看!”劉健說道。
于是三位閣老帶著兩道奏折急匆匆的來到了文華殿東暖閣內。弘治皇帝看到三位閣老一起過來,知道必有大事。此事的弘治皇帝正在為朝邑災區的事情發愁呢。但他卻看到三位閣老帶喜色,等簡單的行禮之后,弘治皇帝問:“三位閣老今日前來,面帶喜色,必定是有好消息告訴朕吧?”
李冬陽拿出兩本奏折說道:“皇上,這是莒州知州梁文盛的兩道奏疏,請皇上御覽。”
說完便將兩本奏折奉上,弘治皇帝接過奏折先看了一下題目,第一本是彈劾朝邑知縣蘇盤只僻謠不防震導致朝邑百姓死傷慘重的奏疏。弘治皇帝看后,氣憤的說道:“此等不作為的庸官留他何用,通知刑部先將他拿下,調查屬實以后再論罪外罰!”
劉健答道:“老臣遵旨!”
對于他們三位閣老來說,一個小知縣拿也就拿了,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重要的是第二本奏折這地是他真正
關心的。李冬陽有意將彈劾奏疏放在上面,讓皇上先看到它,等皇上下旨處理完蘇知縣,然后再看第二份奏折,這樣皇上的心情就會好上許多,兩個地方官的對比就非常明顯了。
果然,等弘治皇帝看完第二份奏折以后,怒氣頓消,龍顏大悅。他拿著奏折對三位閣老說道:“看看,這才是我大明地方官員的楷模啊。與剛才那個蘇盤相比,簡直就是一個明珠一個糞土!”
站在旁邊的謝遷心道皇上不要只夸梁知州忘了何志遠啊,沒有他的支持梁知州也不可能一下子安置這么多災民。他早已從周拂來那里知道了何志遠與周家的關系,而周拂來是他的學生,如果明年春闈他再爭取到主考官,很可能他就是何志遠的座師。即使不做主考官,有周拂來與他的這層關系,他與何志遠的關系也相對近了一層。所以他內心當中還是偏向何志遠一些。
其實皇上根本就沒有仔細看第二道奏折,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明白了大致意思,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