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何志遠笑問道“梁大人的意思,是想把這些災民盡量留在莒州?”
梁文盛狡狡黠地一笑“我們給予這些災民盡可能舒適的生活,以后他們的去留由自己決定。du”
在坐的眾人聽出了梁文盛話中的意思,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又提高了不少。現在他們對于人口的認識更深了,現在人口不僅僅是賦稅徭役的基礎,更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于是眾人都紛紛表示,一定給予這此災民舒適的待遇,爭取把他們都留下來。
這時候,韓廣義又提出了一個疑問“梁大人,聽聞梁大人的家鄉位于八百里秦川的東部,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我們莒州山嶺眾多,土地較少。他們來到這里以后,沒有土地如何才能讓他們在這里落戶?”
同知莊文宣聽到韓司吏問梁大人如此問題,心里想道韓司吏你也太不會說話了,雖說梁大人話中就是這個意思,但你說出來就不好了。于是莊文宣趕緊說道“韓司吏,梁大人從來沒有說讓他們在此落戶啊,你怎么會有如此一問?”
韓司吏馬上醒悟過來,自覺失言。馬上說道“是是是,是小的糊涂。”
梁文盛也沒有計較,轉而對莊文宣說道“莊同知,這一次你要統籌全局,督促各級官吏把災民安置好。”
莊文宣是何等精明之人,他馬上表態“下官定當竭盡全力做好災民的安置事宜,保證讓他們在莒州期間過得舒適。”
等眾人都散去之后,二堂之中只剩下何志遠與梁文盛兩人,何志遠才開口問出了與韓司吏同樣的問題“梁大人對這次災民安置非常重視,梁大人如何能保證災民能自愿留下來?”
何志遠也是一直擔心這個問題,對于這個時代的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本錢,無論走到哪里,他們都不會丟下自己的土地。讓那些在家鄉有土地的農民,賣了土地來到這里當一名產業工人,估計那些農民無論如何都下不了這個決心。
梁文盛胸有成竹的哈哈一笑,對何志遠說道“何公子,你不了解我們朝邑,但我對朝邑太了解了。”
何志遠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心中想道我當然對朝邑不了解了,我才來這個時代一年,對整個大明朝都了解不多,何況一個小小的朝邑縣了。
“還請梁大人解惑。”何志遠表現出一副謙恭的樣子說道。
梁文盛接著說“朝邑縣在冊有一萬戶左右,人口不過五萬有余。加上瞞報人口也不過十萬人。現有土地不足百萬畝,其他都是荒地,灘涂。而這百萬畝土地中有八十萬畝都集中在不足兩千戶的人口之中。加上隱瞞的人口,平均每人不足一畝半地。這么一點土地怎么能讓一個人安身立命?而朝邑又沒有像莒州這么多的作坊可以找工掙錢。有些人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銀子是什么樣。這種情況下那些貧民成為災民之后,遷徒到這里。雖說仍舊沒有土地,但可以在作坊里掙工錢,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怎么可能再回去?”
何志遠聽完此話很是意外,他沒想到大明開國才一百多年,土地兼并就已經如此嚴重。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撐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這是典型的二八定律啊。怪不得在明朝末年,山西、陜西的農民起義如此嚴重,大多數農民都活不下去唯有起義一條路可走的情況下,能不起義那才是怪事呢。
接下來,梁文盛又說道“這次皇上下詔,讓我們準備十車水泥,并挑選幾名懂得使用水泥的工匠前往北京,由工部組織工匠要對水泥進行試驗。如果試驗成功”
還沒有說完,何志遠就明白了梁文盛的意思,他馬上說道“我明白梁大人的意思,這水泥本就是國之利器,有了水泥就可以修建更堅固的城防,于國于民都有莫大益處,如果朝廷需要,到時我自會將水泥配方送給朝庭。”
有了何志遠的這句話,梁文盛徹底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