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匾額之后,他們幾人又聊了一會文會上的事情,現在的四人當中,就何志遠年齡最小,并且還是第一次參加鄉試的小白,要聊起鄉試經驗只有他聽別人說的份,自己沒有發方言的機會。
何志遠本來是打算游玩的,現在他們聚在一起又開始侃起了大山。這時候何志遠提議道“諸位,這么好的天氣,咱們悶在屋子多無趣,咱們還是到大明湖周邊去逛逛吧。”
王云搖頭說道“大明湖有什么好玩的,三年前就已經去過了。”
何志遠聽聞此言,心中對王云大為不滿,此人只想著自己,從來沒到別人,這樣的人為官根本不能指望他能為民作主。
趙鼐此時說道“文俞老弟是第一次來濟南,我看咱們還是陪著文俞老弟去逛一逛,順便買些考試用具。”
許鳳聽到此言,也附和道“豈止是只買些考試用具,三年前經驗不足,只買了些筆墨紙硯、提藍吃食,結果一場大雨淋濕了考卷,被打成‘藍卷’最終落得一個勞而無功的下場,今年考試用具的準備上絲毫馬虎不得,咱們要好好想想要采買哪些物件!”
何志遠是鄉試的萌新小白,對于藍卷這個名詞,頗為新鮮就隨口問道“希文兄,何謂藍卷?”
還沒等許鳳解釋,趙鼐便對何志遠說道“現在貢院里有八九千間號舍,有新有舊,最舊的號舍還是洪武年修建的,最晚的也是成化年間修建的。那些舊的號舍年久失修,如果趕上下雨,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如果考卷被淋濕那基本上這科就白考了。因為試卷是絕對不能被雨水打濕,也不能有所損壞的,否則會被收卷官挑出來,用藍色毛筆寫一份名單公布出來,這叫‘登藍榜’,這樣的試卷就叫‘藍卷’,希文兄上一科本來是大有希望的,結果時運不濟分到了一個‘雨號’,又趕上第一場就下雨,考卷淋濕,被打成藍卷,結果就這樣登了藍榜,你說希文兄有多冤啊!”
許鳳撇撇嘴說道“東喬兄你也不要說我,你上一科也不比我強,我分了一下雨號,你分了一個臭號,足足聞了九天臭味,被熏得頭暈腦漲,要是不落榜那才是怪事呢。”
何志遠聽完他們三年前的光輝歷史,才知道原來貢院的考號還有這么多講究,如此以來,采買考試物件那就絲毫不能馬虎,要把所有東西都要準備齊全了才可以。
隨后他們三人向何志遠這個鄉試萌新傳授在各種文會上根本聽不到的經驗。
濟南貢院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明成化十九年重修。大門朝南,為三開間,正中懸“貢士院”匾額,門外東西各建轅門一座。門內建“明經取士” “為國求賢”兩座牌坊,二門內又建平列的門樓4座。過門樓為至公堂,管理科考事務的官員在這里辦公。至公堂的北面是高大宏偉的明遠樓,登樓可俯視全院。樓后是聚奎堂,考官們在這里評閱試卷,決定錄取人選。在樓堂的東西兩側,是大片排列整齊的應試號舍。成化十九年重修時,只是重新修建官員辦公的幾座樓堂。至于應試號舍,只是對老舊的號舍修葺一番,又加蓋了一些新的號舍。
聽他們說現在的應試號舍共分為四種,按好壞程度分別叫作“老號”、“席號”、“雨號”和“臭號”。
每種號舍的舒適程度可謂天壤之別,這會直接影響到考生的應試心情和考試結果。雖說在考題和考試過程中很難作弊,但在號舍分配上這些考官們是有操作空間的。所以那些家里有錢的考生,也會暗地里給考官塞銀子爭取分到一個老號。至于那些沒有塞銀子的那就只能求老天保佑,千萬不要分到“雨號”和“臭號”了。
所謂的“老號”,就是那些明初修建的部分號舍,這些號舍寬三尺,深四尺,后墻高七尺,前檐高六尺,這種號舍高大寬敞,站得起身,轉得過腰,而且靠近明遠樓,總在大人們眼皮子底下,是以修繕及時,不會漏雨。
隨著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