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兵是否可靠?
趙明打心底里不相信降兵,這也是他的穿越后遺癥。
古代打戰,將降兵編入軍隊之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趙明就是轉不過彎來,總覺得降兵不可相信。
聽到趙明表示不相信降兵之后,眾人心中方才明白,難怪趙明上次不將那些收降的家奴編入軍中,原來是心里有這個疙瘩啊。
范增道“敢問大王我隴西有多少青壯?”
趙明答道“不到十萬。”
范增道“十萬青壯,即便全編入軍中,可否能做大事?可否能打天下?大王既然心懷天下,如何容不得這些心向大王之人?”
趙明暗自一想是啊,自己連降兵都容不得,如何容得天下?這下他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有問題,后世人的思想,總覺得投降之人卑微不可靠。這回總算有點相通了,這些降兵無論是家奴也好,胡羌也罷,他們只是最底層的小人物而已,在士卒心中,忠誠這個東西其實很廉價。在那個沒有思想教育的年代,當兵就是為了吃口皇糧。
當然,也有許多類似《岳家軍》這樣的軍隊,百戰之后有了極強的榮譽感,更有了自己的軍隊思想,他們打戰,就不單單為了皇糧,更為了榮耀。
當然這是少數,多數打了敗戰投降求一條活路,哪有什么恥辱之說?恥辱,只系于帶他們打了敗戰的將官身上。難道還要逼著他們人人做烈士,死戰到底不成?
更何況,能不能用好降兵,將他們訓練成精銳百戰之士,有沒有軍隊榮譽感和忠誠,根本不是他趙明該操心的。是岳飛、楊業他們這些大將的事情。
趙明終于想通了,隴西將來有數不清的戰要打,要死數不清的士卒,不用這些降兵,難道真的把隴西的十萬青壯打個干干凈凈不成?
想通之后,趙明點點頭說道“此事可行,然,人選方面,那杜覺恐怕力有未逮。當另則一人為主,熟悉此地的杜覺為輔坐鎮在此最為妥當。”
眾人點頭稱善。
見到了杜覺,趙明知道這是自己的死忠,當即不廢話,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與杜覺說了一遍。
果然,杜覺對趙明霸占了他的地盤,擅自做主將他當作手下完全不反對,只說道“大王,此次之后,臣手下這些兒郎并不可靠,大王在此欲做大事,某只擔心手下兒郎會壞大王之事。”
確實,杜覺手下還有八百多人,羌漢龍蛇混雜,做慣了馬匪,私心甚重,而且逍遙已久難以約束,更何況要與那些降兵一同鎮守與此,恐怕難以安生。
趙明直接問道“以你之見,這些人馬當如何安排為好?”
杜覺想了想,說道“打散之后再安于各軍,這些人只要不聚眾,則無大患。”
趙明點點頭,道“只是可惜了這八百騎兵。”
這八百人個個馬匪出生,騎戰射獵最是拿手,絲毫不弱于羌人胡騎。
骨特被圍在谷中三日,糧草斷絕,有人建議殺馬,另一人立刻說道“王上不可。如今我等還可拼死一搏,若殺了馬匹,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
拼死一搏?
骨特氣惱道“如何拼死一搏,剛走到谷口就被萬箭射回?”
眾人正在氣惱間,忽然有人來報,說漢軍欲與他們談判。
骨特聽完大喜,卻聽有人叫道“王上,漢人奸詐,小心有詐。”
另一人又說道“詐?我等不用漢人使詐便已是死地,漢人欲談判,不過是想誘降而已。”
骨特一想,確實,現在他們還有值得漢人談判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勇武,漢人不過想讓自己投降幫他們打戰而已,眼下也就只有投降一條活路,投降之后,再想辦法逃走就是。
骨特也干脆,說降就降,立刻讓人放下武器,自己跑到趙明大營請罪。
趙明打量著這個身高七尺有余(兩米多)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