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看了看三人,開門見山說道“孤王見三位將軍武藝不凡,頗有統兵之能,而且多與梁山江湖中人格格不入,欲邀請三位將軍加入我隴西武王府,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三人一呆,來到這里,他們心里清楚武王或有招攬他們之意,但見武王說的如此赤裸直接,反叫三人一時不知所措,有些無法回答。
關勝、呼延灼前世為軍人出身,行事作風無不以軍人為準,他們降將派在梁山確實有些格格不入,尤其與李逵、武松等人難以相處,今日在宴會上那一出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出演砸了的小丑戲,這等作為讓他們很是鄙視。
三人中,呼延灼年紀最大,關勝與李應不約而同地看了他一眼,示意呼延灼先答,呼延灼咬咬牙,答道“呼延灼愿為朝廷效力。”
言下之意便拒絕了武王的招攬,他并非看不起武王府,作為武人,坦白說他是十分敬仰武王府的,這些年武王府的所為,無不為國為民,民間傳說武王信是為國征戰,受傷過重而死,而新任的武王明,年僅14歲便上戰場,隴西大敗羌胡,并州斬了匈奴左賢王的頭,這一樁樁都令武人熱血沸騰,崇敬不已。
可是,呼延灼的性格有些像衛將軍冉護國,他想做個清流,不加入任何皇親國戚的勢力,他只是想為朝廷效力而已。
而關勝的性格有些像關羽,重情義,他也知道梁山那個團隊不適合自己,但相處下來,多多少少都有感情,此刻要他離梁山而去,心中十分矛盾、糾結。
關勝還在猶豫,李應卻說道“李應愿為大王效勞。”
李應此人,極善自保,識時務。前世梁山征方臘之后,人人都有封官,李應卻急流勇退,得以善終。相比于梁山的前途漫漫,武王府這邊更加靠譜,況且武王親自相邀,已經非常給面子了,人心隔肚皮,萬一拒絕了,下了武王面子,現在武王當然不會說什么,將來找補起來,怕是承受不了。
趙明大喜,李應的數據雖然不那么華麗,但能做梁山的糧草官,可見此人性格謹慎,頗有可取之處。
見關勝還在猶豫,趙明靈光一閃,說道“關將軍一時難以決斷,孤王自不會勉強關將軍,本王承諾,我武王府的大門隨時為關將軍敞開,只是如今國事艱難,孤王只希望關將軍將來無論在何地、任何職,多為百姓想想,莫要再行那梁山草寇之事。”
關勝確實難以決斷,聽到此點點頭,表示會仔細考慮,幾人又說了會兒話,趙明便送三人離開。
臨出大帳之前,趙明忽然叫道“關將軍、呼延將軍,梁山諸人行事,今日你等也看到了,若是不加以管束,不收斂,將來必惹大禍。若將來有事,無論多大事,二位將軍只管來我隴西,本王必掃榻以待。”
關勝一聽到此,哪里還能再說什么,轉身拜道“大王仁義無雙,關勝能得明主如此厚待,唯死報耳。”
呼延灼也有些感動,但還是忍住了,老頭挺有主見。
趙明剛才靈光一閃,便是這手欲擒故縱,以情感之,關勝重情重義,當下便感動得一塌糊涂。
趙明眉開眼笑地將關勝扶起,心道又得一大將。趕緊掃了一下關勝與李應的忠誠,關勝98,李應90。
雖然沒與勸得呼延灼令趙明有些小失望,但關勝隨即表示宣贊、郝思文與索超是他好友,可保他們入武王府。宣贊、郝思文二人趙明沒有多大印象,只知道這兩人前世乃關勝的副將,那索超90點武藝,能與陸文龍打十余回合,尚可。
第二日,趙明又分別找來安道全、皇甫端、湯隆、時遷這幾個專業人才,職業談話,專職招攬。
可惜打鐵的湯隆與李逵是結義兄弟,獸醫皇甫端又與張清交好,無法說服。但神醫安道全一聽趙明招攬,立刻就降了。這個人,前世與其說是加入梁山,不如說是張順拿了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