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墨子他首先用自己的學術思想征服和團結了很大的一批人,形成了一個相當嚴密的團體組織,然后通過這些人不折不扣的貫徹和執行,來擴大自己學術思想的影響力和說服力。
墨家的創始人叫做墨翟,戰國時宋國人,一說是魯陽人,一說是滕國(今山東滕州)人。
墨子的主要學術思想大致包括十大主張:兼愛(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尚賢(打破等級制度用人唯賢),尚同(統一標準名正言順);天志(遵從自然規律按章程行事),明鬼(相信鬼神存在警惕君主);非樂(反對聲色享受),非命(否定命運的存在不相信命運安排);節用(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葬(反對厚葬)。
當然,這些便是后來墨家組織所必須信奉的思想。
據說墨子所開創的墨家組織,則是一個紀律極其嚴密的學術團體。墨家的最高首領被稱作‘鉅子’,墨家的成員都被稱為‘墨者’,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必須服從鉅子的指揮,絕對遵從鉅子的指導。
墨家的紀律嚴明,甚至非常苛刻,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就算是鉅子本人或者至親的家人,也必須嚴格遵從,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在一定意義上講,墨家屬于一種帶有宗教信仰的團體,他們的合心力和執行力都非常的強大。
墨者大多數是來自社會下層,大多數都是一些有一定知識認知的勞動者,倒并非全是些目不識丁的下層民眾。
雖然他們平日里‘以裘褐為衣,以跋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非常的清苦;但是他們卻是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甚至可以真正做到‘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說墨者們吃苦耐勞,嚴于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做義不容辭的責任。
另外,墨者在當時按照他們的職能,一般又分為兩大類:其中從事談辯者,被稱作‘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
但是等到了后期,墨家便慢慢的分化成了兩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被稱作‘墨家后學’(亦稱‘后期墨家’);另一支則簡單的轉化為了秦漢時期的社會游俠,變成了單純意義上的‘行俠仗義’。
時光如梭,也不知道究竟是到了什么時候,當時的墨家在一次極其慘烈的惡戰之中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一蹶不振。
再加上,當時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現實原因和歷史因素,也已經基本上喪死了昔日墨家組織的基本生存環境,從此墨家組織便悄無聲息的消亡在了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等到了后來,也不知道又過了多少年,江湖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自稱“短衣社”的組織,在他們的身上卻是依稀看以看到昔日墨家組織的影子。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就連這個短衣社的宗旨,也正是昔日墨家思想中的部分主張的延伸,他們明確提出:“尊天志,興利除害;明鬼神,揚善懲惡。”
而且尤其明顯的是,他們的所有成員左臂的上端,都必須要紋上一個,身穿麻布衣短衫的墨子上半身畫像圖案。
這也是他們的一個極其特別的標志,或許這也正是他們的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傳承和緬懷吧。
當然,至于這個墨子的上半身畫像,到底真有古老的遺像版本,還是他們自己臆想杜撰出來的,那就不可得知了。
只是這個短衣社的首領不敢再自稱鉅子,而是改稱幽冥鬼王,他的那些下屬則稱作鬼卒。
從這一些稱呼就又可以看出,這個短衣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別于傳統的墨家組織了,他們已經儼然變成了江湖上的那種秘密結社。
而且從他們的這些簡單的稱呼,也可以看出,他們雖然依舊沒有完全的脫離墨家的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