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這邊先到了烏云渡的橋頭堡之時,人家當地的守軍早早的就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一切,甚至還親自派人來回的反復清理擦拭了幾遍,以確保著實沒有什么較大的安全隱患。
但是,即便是如此,出于穩妥起見,人家大將軍劉彥生還又特意派方岐山親自帶一哨人馬,先行試著通過鐵索橋,順便進行相應的實地勘探。
不僅如此,人家劉彥生還專門囑咐方岐山,等會他這一哨一百人也不要一哄而上、一并通過,而是要分散開來,分作三批過去。
要知道,這烏云渡的鐵索橋可真不是鬧著玩的,這要是真的出個什么意外,別人還好說一點,要是他們秦王宋杰如果有什么差錯的話,那他們所有人可就是真的要百死難恕、萬劫不復了。
還別說,人家烏云渡的駐軍辦事還真的盡心盡責,在人家他們的認真處理之后,還真看不出什么昨晚大雨的痕跡。
當然,這即便是他們清理、擦拭的再干凈,這下面木板上面的濕滑還是絕對難免的。
話說,后面的劉彥生眼見前面的方岐山他們這一哨人馬全部安全通過之后,他當即下令自己的這大部人馬依次過橋。
差不多半個時辰的功夫,這眼看后面秦王宋杰他們的大軍都已經跟上來了,劉彥生他們的這兩千人這才終于全部到了對岸。
原本到了這里,下面只需要秦王宋杰他們在一定時間的休整準備之后,便可以直接過來了,這樣的話一切也就皆大歡喜了。
這為什么后面的秦王宋杰他們要進行一定時間的休整停留,而不是繼續接著直接過橋呢,敢情這里面還真的有一定的道理和說法。
原來,當地土著人一直有這么一個說法,那就是這個烏云渡鐵索橋不能一下子連續的過去太多的人,否則將會出現所謂的“神人發怒”,會發生一些離奇古怪的災難發生了。
當然這所謂的“神人發怒”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直以來也沒有什么真正的確切解釋,但是這確實是他們當地土著人故老相傳的一個說法。
不僅如此,當地的土著人他們甚至還能給外人一下子列舉出,許許多多關于此間“神人發怒”的例子,一樁樁都說的活靈活現。
更有甚者,甚至就連秦王宋杰他們當年也的確曾經聽說過,此間的種種離奇說法傳聞。
而且,這些說法傳聞之中,還真有當年他們跟東海王朝爭霸時候的一個真實的例子。
記得,那應該是當年的楚王趙進跟那個一柱擎天炎妃龍之間的一場惡戰,當然當年那個趙進還不過只是人家天威手下的一員大將,根本還沒有被冊封為什么楚王。
早先前面早就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別看他楚王趙進在后來號稱他們天朝的第
一猛將,但是他跟人家當時的一柱擎天炎妃龍那根本就不是個,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
話說,當年他正是在西南一帶被人家一柱擎天炎妃龍連敗數陣,甚至一路狂追,最后一直追趕到了此間的烏云渡,恰恰也正是這烏云渡鐵索橋的“神人發怒”,無意間拯救了楚王趙進他們殘存的那數千人馬。
據說,當時楚王趙進一路狂奔,好不容易總算是逃到了烏云渡這個地方,于是便不假思索的逃到了對面。
原本當時按照人家趙進的意思,是準備借著這烏云渡的天險,再重振旗鼓跟人家一柱擎天炎妃龍好好的死磕一場的。
但是,等到了臨時,他趙進一看自己手下的這些殘兵敗將,便自己頓時像是霜打的茄子沒有了任何的信心了。
敢情,這一路屢戰屢敗、一路奔逃,他自己還倒是尚且勉強可以一戰,但是他手下的這些殘兵敗將可就是真正的撐不住了。
說句實在話,這要不是后來他們自己知道前面有這處烏云渡天險,等到了這里或許還可以有憑險據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