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這一次這個也連速該所帶的兵馬,全部都是他們烏狄所謂的外圍雜牌軍,也就是從那什么“六國十八川”各部落臨時征調的兵馬,現在合計十萬之眾。
但是,雖然他們這外圍的“六國十八川”都的確是派出了數量不等的兵馬,但是他們這一次的統兵將官,卻是并沒有從各部落中挨個征調。
這么說吧,他們的兵馬雖然是來自整個的“六國十八川”二十四個部落,但是統兵的將官卻只是從其中的十個部落選拔征調而來的。
當然,這已經說到了這里,那就有必要再大致的介紹一下他們烏狄外圍的這個“六國十八川”了。
別看他們自己號稱什么“六國十八川”,實際上不過就是二十四個規模較大的草原部落而已。
其中六個較大的早先古代的時候曾經自稱過某某國、某某邦,后來便索性繼續沿用這什么“六國”了。
至于那剩下的“十八川”,更是好解說了,敢情早先他們那些較小的部落都是必須依靠某處穩定的山川水源,才能真正的長期相對穩定的繁衍發展,于是他們后來便索性直接相互稱作某某川、某某部了。
如此一來,他們長期以來也都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統治機構,和一定數量、一定規模的常備軍隊了。
當然,他們這些草原部落一直奉行那種“上馬為軍、下馬為民”的原則,因此說更多的時候他們甚至直接可以堪稱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皆兵”。
但是,這等到了后來那個王汗鐵金風正式統一了他們整個漠北草原之后,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相應的重大調整。
那就是,他們現在的這二十四個外圍部落,在平常的時候只能保持極少數量的所謂貴族衛隊,不得再繼續擁有早先的那些成建制的軍隊。
而只是能是他王汗鐵金風自己,在他們烏狄汗國的中心王城之中,可以擁有那勢力龐大的常備鐵騎軍團。
但是,即便是如此,一旦有相應的軍情出現之時,他們那些外圍部落必須仍舊要以最快的速度,嚴格按照臨時指令進行相應的軍隊集結,以應對各種所謂的軍情。
換句話說,他們那些外圍部落縱然在平日的時候不能擁有大規模的常備軍隊,但是他們必須在戰時進行相應的軍隊集結。
不僅如此,他們那些被臨時征調集結起來的軍隊,還并非仍舊歸他們本部落的那些貴族將軍們統領,而是直接由上面進行統一的調配、進行統一的部署。
至于屆時用那些將帥來進行具體的指揮,這一切也自然要根據人家王汗鐵金風的相應指派,如何人不得有任何的違抗,否則將按軍時管制嚴懲不貸。
要知道,他們烏狄汗國的所謂“軍事管制”最是極其的
嚴峻和殘酷,一旦戰旗真正飄起,所有人無論軍民都必須無條件的絕對服從,否則直接以叛軍論處。
如此一來,人家王汗鐵金風還真就直接徹底的完成了所謂的“中央集權統治”,至少實在軍事上實現了高度的整齊劃一。
就拿現在這兩次的征調集結來說吧,他們這外圍的二十四個部落雖然也都各自被分配了一定數額的標準,但是統兵的將官卻是只指令了十個部落的貴族大將。
原本他們這“六國十八川”的統兵大將,正是有著相應的“六帥十八將”稱呼,也正是他們各自部落的成名大將。
這“六帥”分別是木合邦的統帥,木合里摩;阿里邦的統帥,阿里博術;闊達邦的統帥,闊達忽臺;合達邦的統帥,合達溫白;罕失邦的統帥,罕失剌;只斤邦的統帥,只斤朵阿歹。
這“十八將”分別是烏沙部大將,烏沙爾;德興部大將,德興塞;欽察部大將,欽察澣羅思;
兀良部大將,兀良臺不束;巴特部大將,巴特金力術;蔑勒部大將,蔑勒赤杰;
勒思部大